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花洲書院重新開放,我急不可耐,再次走進這個魂牽夢繞的精神寶地。
雨后初霽,空氣清新,游人如織。我登上歲月遺存的城墻,穿過經年的蒼松翠柏,滿眼林立的“宋”字彩旗和錯落有致的多座仿古建筑,仿佛穿越到北宋范仲淹知鄧時的場景中。順著迂回的石階小道,走下龍首山,來到坐落在山根的不欺堂前,品味門兩側的楹聯“登此堂矣發思古憂情/從不欺達優樂境界”,真可謂不同凡響!踏入堂內,凝視著魏鑫、李慶文夫婦敬捐的范仲淹漢白玉雕像,沉思良久。
隨游人緩緩走到雕像背側,一對年輕夫婦,正在給戴紅領巾的兒子低聲朗讀漢白玉上雕刻的銘文,他那鄧州韻味的普通話,聲情并茂:“范仲淹知鄧時,本州新科狀元賈黯登門求教恩師公贈不欺二字,即不欺君心、不欺民心、不欺良心,此乃文正公思想之內核,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如此博大胸襟便源于這不欺二字,今人應發揚此精神蔚然成風,使天下久安昌盛……”他彎下腰,大概看不清草書的落款,我善意地告訴他那兩個字是魏鑫??滟澦首x得好,入耳潤心。他說很有收獲,要叫兒子也記住不欺精神。從側門走出不欺堂,回頭看彭瑋撰書的楹聯“不欺即磊落光明狀元終身可用/守直必剛正潔己孺子素愿可嘉”言簡意賅,余音繞梁。
導游引領些許游人走進不欺堂,耳后響起她清脆的解說聲。觸景生情,我很感動,心潮難平。聯想到楊德堂先生帶領一批老同志為修復花洲書院所付出的心血,并且在范學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習總書記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不欺精神是精華,不欺思想更是范仲淹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不欺的原動力是無私,范仲淹的不欺思想包括不欺國,不欺君,不欺民,不欺良心。不欺良心是不欺的根本,是基礎;不欺國、不欺君的落腳點是不欺民。在踐行不欺的過程中,范仲淹不斷完善和提升著不欺思想的內涵。“憂樂觀”是不欺的核心,是不欺思想的升華。范仲淹一生清廉,是不欺思想的結晶。
2002年,市委市政府廣泛聽取意見,成立修復花洲書院委員會。僅用三年時間,精彩、圓滿地完成了這項德政工程。就這樣,不欺堂應運而生,定格在穰原大地,成為傳承不欺精神的勝地。修復花洲書院,為的是傳承、弘揚優樂思想;范仲淹和他的學生賈黯,非??粗剡@個由幾千年傳統文化升華出的不欺精神,終生在“無私”上下工夫,并真正踐行。新時代,需要學習、掌握、借鑒他們的精神,努力修養自身,名副其實地做到不欺黨和國家、不欺人民、不欺自己良心的新時代“三不欺”。千百年來,我們鄧州人在傳承、弘揚、踐行不欺精神上,有許多動人故事,當今,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是繼往開來的宏偉事業,更需要不欺精神。
中國共產黨走過了90多年的風雨歷程,越來越證明是無比光榮、偉大、正確的,是戰無不勝的。比照范仲淹不欺君的精神,我們要無比堅信中國共產黨,始終緊跟共產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走群眾路線,以人為本,聽民聲,察民意,急民所急,解民所憂,這是新時代升華了的不欺民思想。范仲淹的不欺思想來源于道德修養,每個華夏兒女,要想“高風亮節”“道德高尚”,都必須修養自己,特別是共產黨員,能否保持先進性,關系著我們國家的前途。每一個黨員都應當從范仲淹的不欺思想中汲取必要的精神營養,使自己有一顆合格的共產黨員的“良心”。這顆“良心”,是偉大的黨性,是更高層次的不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砥礪就是先進性的見證前行,為實現共產黨人的遠大目標而無私奉獻一生。
花洲書院是雄踞于中原沃土的一座精神豐碑,不欺堂熠熠生輝,憂樂觀像常青樹一樣,永遠不會凋謝;不欺精神也必將永遠璀璨在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