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治鄧

2019-07-02 15:49:39 作者:王林森 來源:鄧州網
分享到:

  寇準(961年—1023年),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公元996年謫知鄧州,“所得俸祿惟務施予,治郡一以寬慈待民,民甚德之”。

  寇準一生曾兩度為相,為官剛正不阿,敢說敢為,力主國家統一,死后,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謚“忠愍”,故后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與白居易、張仁愿并稱“渭南三賢”,與祖籍鄧州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慶歷新政失敗后知鄧的范仲淹并稱“鄧州三賢”,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

  少立青云為民志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寇準兒時聰慧過人,7歲就寫出了這首傳為千古佳話的五言絕句《詠華山》。他的老師看了之后,對寇父說:“賢郎怎不作宰相”。意思是說,小小的寇準把皇帝比做太陽,而以華山自喻,有為“良相”的大志向。

  寇準少有大志,不幸的是幼年喪父,靠母親織布度日??苣赋T谏钜挂贿吋徏?,一邊教子讀書,督導寇準苦學成才,曾做《寒窗課子圖》并題詩曰:“孤燈課讀苦含辛,教子修身為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含辛茹苦的寇母以“勤儉”和“為萬民”激勵兒子讀書成才,成才為民。

  少有青云之志,又有母親“教子為民”的思想激勵熏陶,寇準于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十九歲就考中進士,歷練為賢相能吏,為天下百姓做過不少好事,尤其在抵御外侵的大是大非問題上,立場堅定意志如鋼,有口皆碑。

  罷相知鄧因直辯

  至道二年(996)七月,太宗在汴京南郊祭祀天地后,晉升了一批官員??軠逝c太宗及宰相辯于朝堂,太宗息事寧人地說:“如果在殿廷辯論,有失執政大臣的體面。”寇準還是爭辯不止,又拿中書省的官員名冊在皇帝面前論是非對錯,太宗很不高興。不久,寇準被罷參知政事,改為給事中,知鄧州。

  “世間寵辱皆嘗遍,身外聲名豈足量。閑讀南華味真理,片心惟只許蒙莊。”(寇準詩《南陽夏日》)落寞失意的寇準把家眷留在汴京,僅帶著貼身侍衛一人赴任。

  青天治鄧留賢名

  狄仁杰、寇準、包拯、于謙、海瑞是中國封建社會被民間稱為“青天”的五大名臣??軠手员蛔馂?ldquo;寇青天”是因其在地方愛民如子,辦案如神;在朝廷剛正不阿,公正廉明。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寇青天”在鄧州為國為民所做的事情:

  懲處貪官,為民申冤。古來州衙典吏,官小是非多,收取耗銀時,伙同各鄉里正壓低成色,中飽私囊,民不堪其苦??軠疏F腕治鄧,親擬《定耗銀告示》張貼于鄧州各縣鄉,并將作惡的徐養正下獄。

  寇準治鄧嚴懲貪贓枉法之徒,褒揚廉潔奉公之人,深得民心。

  籌措資金,興修水利。在農耕社會,水利興則農業興??軠试卩囍菖d修水利,勸民農桑,發展經濟。在走訪民情的基礎上,他決定修繕毀于戰亂的水利工程六門堰。他一方面上奏請求朝廷撥款,另一方面向城內的富商大賈籌資,并帶頭認捐白銀五十兩,同時題詩作畫,籌措資金。但通判葉文成和判官劉留撥弄是非,破壞修堰大業,寇準當即免去劉留職務,隨后,貼出告示,公布捐款人的名單和未捐人的原因,通判葉文成迫于壓力,也忍痛捐銀二十兩。不久,朝廷批復修堰款項,官民齊心,六門堰等水利工程得到修復,銀河瀉穰原,鄧州成了大宋朝的糧倉。

  移風易俗,破除弊端??軠史浅V匾晫γ癖姷慕袒?,民婦趙玉娥婚后不久,丈夫死于戍邊戰場,她上撫癱瘓在床的公婆,中育丈夫兩個幼弟,下教懷中遺腹弱子,以一婦人瘦弱之肩,擔起六口人的生活重擔,含辛茹苦,心力交瘁,勞病而死??軠收J為,趙氏雖未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她的貞節義行彰顯圣賢之道,有助于教化民眾,于是為趙氏修建了節女祠坊。

  “柳絲無力,低拂青門道。暖日籠啼鳥,出坼桃花小。遙望碧天清如掃,曳一縷,輕煙縹緲??跋Я髂曛x芳草,任玉壺傾倒。”(寇準詞《甘草子·早春》)寇準治鄧,百業俱興??軠实倪@首詞就描寫了太平環境下,鄧州風清氣正、人民安居樂業的情景。

  公元997年,宋真宗即位,敬重寇準性格剛烈,召回朝廷,升遷工部尚書侍郎,成千上萬的鄧州官民攀轅遮道,苦苦挽留這位造福百姓的“寇青天”。

  寇準為官牢記母訓“修己身”而為“萬民謀”,罷相治鄧,留下了“青天治鄧”的佳話。鄧州人曾在鄧州城建萊公亭紀念他,明朝時,鄧州人民感念鄧州歷史上的三位賢人——韓愈、范仲淹和寇準的教化之功,立“三賢祠”,奉祀先賢。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