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 麥

2023-06-12 09:26:17 作者:陶 軍 來源:
分享到:

久居城市,但我還是比較關注農業。我是農民的兒子,對農業對土地一直懷有特殊的感情,沒事時,我喜歡弄點土,種些生菜、菠菜什么的,不管收成如何,只圖勞動的過程。

現在回想從小在故鄉收麥子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印象里,每次掐著時間眼看到芒種的節氣了,父親就著急地從西屋的窗欞上取下來放了一整年的鐮刀。

一年沒派過用場,鐮刀不免生了斑斑銹跡。每當父親在壓水井旁磨鐮刀時,母親總喜歡把廚屋里菜刀一道兒遞給父親,順道也磨一磨。

滿身銹跡的鐮刀褪去一攤黃褐色的泥漿后,便開始往外閃出晃眼的寒光。父親用大拇指在刀鋒上輕輕刮兩下,聽著“噌噌”聲,不用下地試,他就知道鐮刀已經磨得夠快了。

每年麥收時節我都會跟著父母親去麥地里割麥。天還沒大亮,父母領著我和姐姐,帶上干糧,趕著牲口向麥地里進發。一路上都是下地收麥子的人。趕到地里時,太陽還沒露出頭,麥穗上的露水濕漉漉的,但不能等,要搶時間,父母親只好帶著露水收割,這時割下的麥子不能捆起來,只能放到擰好的腰把上攤開,在地上晾著,等中午前后露水干了再捆起來。

當太陽悄悄地露出臉來的時候,父親和母親已經割了好大一片麥子了,這時候,麥穗上、草尖上晶瑩的露珠閃爍著迷人的光芒,給這幅豐收的圖畫增添了更美妙奇幻的色彩。

吃些帶著的干糧,太陽已經爬到了半空,太陽光像無數條毒蛇,火辣辣地啃噬著麥田里的人們。麥地里蒸騰著一股股熱氣,腳下的土地像燒熱的土炕暖乎乎的。父親和母親的臉上滾動著豆子般大的汗珠,背上的汗水從汗衫里面滲了出來,貼在肌膚上有些難受,麥芒劃傷的手背被汗水浸泡著更是鉆心地疼。父親和母親顧不了這么多,放下手中的鐮趕快將散開在地上已經曬干露水的麥子捆起來。

到了中午,抬眼向山野望去,滿地都是密密麻麻的麥點,那景象多像大閱兵時列隊等待檢閱的儀仗隊,場面蔚為壯觀。這時候大人們總要下意識地抬起頭來,朝天空四下望望。他們無暇顧及風景,而是在觀察天空有沒有下雨的烏云。麥收時節天氣常常會在午后變臉,大人們一旦發現有下雨的云朵,就會吆喝孩子們抱麥。

父母親在地里揮舞著鐮刀,我在地頭牽著牲口放。鐮刀的嚓嚓聲,牲口吃草的呲呲聲,鈴兒的叮當聲,麻雀的歡唱聲,蟬兒的彈奏聲合成了一曲悅耳動聽的豐收交響樂。

收麥子是一項頗為繁瑣的工作——鐮刀將麥秸割斷后,得想辦法將麥粒給脫下來,麥粒脫下來還不算完,還得揮舞著木锨將里面混雜的麥糠給揚出去。這樣一套程序走下來,麥子算是可以運回家了??蛇@樣的麥子還不能立馬入倉,要想入倉,還必須得趁著大晴天將麥子攤在場上曬上一兩天,麥子曬的咬在嘴里咯嘣響才行。否則,天一潮麥子保準兒發霉。

麥子割完后,要運回家,裝車也是技術活,因為麥子比較滑,裝不好半路上會掉下來,重新裝車,非常麻煩。架子車裝得像個小山一樣,在松軟的麥地里舉步維艱,把這一車麥棵拉出麥地,拉到田間路上,一口氣是很難完成的,一般都要在中間喘幾口氣再拉。這在那驕陽似火的夏日,真是過足了陽光的癮,有時身上被曬出水泡。

麥子拉到場里卸下,攤開,還要翻兩邊,才能碾壓。翻場可是個技術活,又累手臂又累腰。壓一遍翻一遍,幾遍以后,看著棵上的麥穗里已經沒有了麥粒,就可以拾掇場了。這又是一個大工程,最好幾個人同上,用叉子一下一下的把壓扁的麥棵挑起,使勁的晃動,讓麥粒漏下去,然后,再把滿場的麥棵一叉一叉的挑在一起,堆成一個特高的麥垛,為的是盡量少占用麥場的面積。然后,用排叉的背推動地上厚厚的摻和著麥糠的麥粒,把它們聚集在場的中央,堆成一個小山,掃帚負責把場上的麥粒全部清掃到小麥山上,這時,人就可以松一口氣了。

接下來的任務更是艱巨,需要揚場,這時最好有風,如果沒有風,簡直能把人急個半死。這也是一個技術活,不會干的,累死人不說,還打不出干凈的麥粒………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