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牙 池

2022-11-07 10:36:27 作者:趙光選 來源:
分享到:

鄧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名勝古跡遍布轄區各地,古八大景尤為出名??晌飺Q星移,昔日輝煌的鄧州古八大景,如今多已景淡色褪,但百花洲(花洲書院)、梵塔(福勝寺塔)、金山浮翠(月牙池)等景觀尚存,見證著鄧州歷史的變遷,并被加以保護修復,成為新時期鄧州的名片。

深秋的一個下午,陽光正好,驅車到伊斯蘭街西段,在路旁停好車,往南步行約二百米,在濃密的叢林環抱中,便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月牙池。

在稠密的野棗樹、構樹等雜樹的擁抱中,高高的土城墻間灰磚砌就一弓形城門,城門上藍底篆書“月牙池”三個白色大字。沿階梯跨入城門,我看到了歲月的斑駁,摸一摸古樸厚重的墻磚,走一走高大寬敞的門洞,感受一座古老城池的前世今生。

邁過城門,里邊更是別有洞天,下邊是一個紅磚鋪成的圓形小廣場,有幾個小朋友在上邊跳繩、奔跑嬉戲,旁邊站著幾個大媽在聊天。小廣場附近種有不少碗口粗的毛白楊樹,光溜的樹干筆直挺立,樹皮灰白,樹葉青綠,充滿生機。四周是土城墻,高高的土城墻西南角聳立著一座小亭子,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便是傳說中的“紫金山”了,也就是月牙池。

關于月牙池的來歷,撲朔迷離。大多人認為,春秋戰國時期,穰邑(今鄧州市區)為楚國別都。楚文王為其妾“桃花夫人”在鄧州城區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并鑿建了桃花洞,供“桃花夫人”游玩。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廟宇樓榭,山旁泉水潺孱,為鄧州之絕勝。鄧人宋朝狀元賈黯,少時常深夜借光苦讀于此。鄧人明代宰相李賢詩曰:“我訪桃花洞,桃花猶未開,古柏虬龍舞,懸泉風而篩,春風吹不斷,好鳥忽飛來,焚香對仙侶,愧爾生塵埃。”“金山浮翠”周邊先后建有賈狀元書院、看花樓、岳王廟、寺廟群、牡丹臘梅園和菊圃等,是鄧州人重陽節登高望遠之地,文人騷客曾在此寫下了大量詩文。

鄧州的月牙池,是設于城門兩側的那種城池。月牙池與其他的月城不同,它沒有城門、城樓,只是兩道弧形向外的土城墻連接在一起,是封閉式的城墻。我們現在看到的月牙池城門洞,不是原有的,而是2004年原西城辦事處在重修月牙池景點時新建的。

據《鄧州地名志》鄧州城記載: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知州吳大有在元代史天澤所筑土城舊址上重筑外城,以原宋金時西南城角(明代叫紫金山)所挖城壕的土堆積在紫金山以北為城墻,與東面元代月城的拱墻合攏相連,形成兩條弧形城墻,組成一個月牙狀城池。月牙形城墻長約百米,兩城墻間寬70米,呈月牙形,故名月牙池,又名偃月池,在明清時列為鄧州八景之一,曰“金山紫氣”或“金山浮翠”。

穿過小廣場,走到城墻腳下,沿著陡峭蜿蜒的石砌階梯,小心翼翼地向亭子方向攀登,沒費多大功夫就登上了城墻,走到亭子旁,有幾個年輕媽媽與小孩在亭里的歇息。我站在亭子邊高高的城墻上,西邊、南邊是護城河,城墻腳下不知何年種下的夾竹桃,蔥蘢一片,花兒開的正艷,城墻將月牙池圈成了橢圓形。城墻上雜樹叢生,酸棗樹尤其多,特別是到了夏末秋初,城墻周邊的野棗樹上掛滿野棗,很是誘人,城墻古樸厚重,蒼桑感撲面而來。

此時此地,我不僅浮想聯翩,月牙池,你能引起多少人對往昔的回憶,積淀多少豐厚的文化元素。你這作為防御的設施、不大的甕城,數百年間,歷經無數金戈鐵馬、戰爭云煙而巍然不動,新中國成立以來,你見證了鄧州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放眼遠望,不少塔吊在工人的操作下,揮動長臂忙碌作業,城市在不斷拔節生長……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185萬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鄧州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