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 袋 鍋

2022-08-18 15:53:23 作者:趙成現 來源:
分享到:

煙袋鍋是銅的,煙袋哨是玉石的,煙袋子是家織黑布縫的。煙袋有長煙袋與短煙袋,長煙袋是通透的檀木桿,短煙袋是一扎長的短竹竿。長煙袋拎在手里有一股紳士味兒,短煙袋別在腰里就是一個小老百姓。不管長煙袋還是短煙袋,按進一鍋煙,點燃之后都是吸吸溜溜,吧嗒、吧嗒,然后咔咔咳嗽幾聲,算是過癮了。

老家的男人沒有幾個不會吸煙的。老人們說煙能夠咳痰、利氣、提精神,特別是丟下飯碗吸一袋煙,那叫一個美呀——飯后一支煙,賽如活神仙嘛。就連小孩們看到吸煙人那個悠閑自得的神氣勁兒,也想偷偷摸摸嘗一口。嘗過之后,鼻涕眼淚一齊流,才知道那玩意不是小孩干的。不過,小孩是想用爺爺的煙袋鍋炸包谷花,好像煙袋鍋炸出的包谷花更香些。歇后語“煙袋鍋炸包谷花——一個一個來”,道出了其中的奧妙。

老家人吸煙弄不清始于何年何月,但老家人種煙是有些年月的。老家隸屬于古冠軍縣,東臨七里河,西跨爬魚河,是幾千年來淤積的河灘地,土質疏松,地形平坦,黃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據說還是氣死龍王爺的地方——旱不怕旱,澇不怕澇,再旱的天也旱不壞莊稼,再澇的雨季也積不了水,正是這氣死龍王爺的地方才適合種植煙葉。四百年前,煙葉漂洋過海來到華夏大地,很快就在老家這塊寶地生根生金,成為老家人發家致富的門路。

明清時期,官府就發現冠軍縣種植的煙葉寬大、厚皮、油分多,味道好,后勁足,因此,就在當地大力提倡種煙葉。幾百年來,老家人也慢慢掌握了種煙、曬煙、炕煙的規律與技術。

種煙雖不是什么技術活,但也是需要踏著節令的腳步,像養兒育女一般把煙葉伺候好。立春過后,種煙人把去年留存的煙籽用溫水泡上,然后揣在懷里暖上半個月,煙芽才露頭。到驚蟄下煙苗,蓋上薄膜,生怕鉆進一絲風,生怕凍壞了煙寶寶。煙苗一直長到谷雨,鵝娃兒一般的煙苗移栽到廣闊的田野里,暖洋洋的陽光,牛毛似的細雨滋潤著一天天拓展開的煙葉。種煙人起早貪黑繞著煙葉轉:拔草、中耕、打藥、掐頂、打芽子,忙忙碌碌一季子。等到夏至,站在地頭看到一人多深的煙葉冒頂花了,才知道伺候幾個月的煙葉真的就要成熟了。炎熱的三伏天,刷煙、串煙、曬煙、炕煙、揀煙、扎煙、賣煙,那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一般人體會不到的辛苦與勞累。

在煤炭沒有普及的時代,老家人種煙主要是通過晾曬制成綹子煙(也稱作“繩煙”)。那時還沒有紙煙,人們主要是用煙袋吸煙,吸的煙是綹子煙。煙葉長到黃亮亮才算成熟,成熟的煙葉還有一定水分,尤其是煙葉中間的煙筋含水分更多。要想把刷下來的煙葉晾曬干,需要串繩后白天曬,晚上潮,反反復復好幾天,摸摸煙筋干了,才算把煙葉曬干了。曬干的煙葉不好保存,因為曬焦了,煙葉容易碎掉;曬不干,煙葉又容易霉壞,因此,掌握煙葉的干濕程度是一種技藝,有經驗的用手一摸,就知道干不干,適宜不適宜保存。晾曬好的煙葉,用繩捆成一捆一捆,等收煙的來收購,也有留上一兩捆自己吸的。

那些年,男人們身上不離煙袋,隨時隨地都可以掏出煙袋,按上一鍋煙,點燃后美滋滋地吸一鍋,甚至沒有煙袋的還能夠等人家過癮后借人家的煙袋過過癮。傳說大清年間,一個牛板有一天早上不到五更就套牛下地犁地。犁過幾趟后,停在地頭讓牛歇息,自己也想吸一袋提提神,然而摸摸腰間沒有煙袋,這才想起來起得早,走得急,忘記帶煙袋了??蔁煱a上來,不吸煙就像沒魂一樣,沒法繼續犁地。牛板急得團團轉,看到不遠處有一大塊煙地,就走過去摸著黃亮亮的煙葉,想著用嘴嚼一口也可以過過癮。誰知剛想伸手去拽煙葉,一個白胡須老人從背后笑嘻嘻地說:煙癮來了吧,吸我的。說著,遞過來一個煙袋。牛板趕緊吸一口,感覺香噴噴的,味道美極了。再吸一口,感覺上下通氣,太舒服了,太過癮了。等到想吸第三口,眼前的老人不見了,手中的煙袋也沒有了。再看看眼前的煙地,有一棵煙上確實少了一片煙葉,那片煙葉不就是剛才要拽的那片嗎?牛板就納悶了,剛才明明是一個白胡須老人給的煙袋,明明吸了兩口,咋就不見人啦?

牛板抬頭向東望去,東方已經慢慢放白,太陽也在薄霧中噴薄而出。再看遠近沒有一個人,難道遇上——

等到人們來上工干活,牛板把剛才的所見所聞說給村民,大家說:你遇見煙王啦!遇見神仙啦!當即有人摸著那棵少了一片葉的煙說:這就是煙王呀!

這故事一傳十,十傳百,方圓百里的人們都知道冠軍縣出了煙王,冠軍縣的煙葉味道好。當地衙門也把冠軍縣的煙葉作為貢品送到京城,讓大清皇帝也嘗嘗冠軍縣的煙王味道。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冠軍縣的煙葉還代表中國煙草榮獲了金質獎牌,為國爭了光,長了臉。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