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雙減’政策實行以來,學生的運動量增加了,班里學生感冒發燒的情況減少了,效果真是出乎意料的好。”近日,小楊營鎮平安實驗學校六(3)班班主任田會珍高興地說。而在之前一進入冬季,班級就有一部分同學感冒請假,有時候請假學生太多,導致老師都沒辦法正常上課。
這是小楊營鎮平安實驗學校落實“雙減”政策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也是鄉村小學探索落實“雙減”政策的一個有益嘗試和生動實踐。事實證明,學校落實“雙減”政策給師生帶來了可喜的變化,校園成為孩子們快樂成長的樂園。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2021年1月到5月,教育部相繼出臺了“五項管理”政策;圍繞“雙減”政策,8月30日,教育部又出臺了加強義務教育學??荚嚬芾硪幎?。
小楊營中心校在“雙減”工作中,要求學校嚴格按國家課程標準設置,如體育課,一、二年級安排四課時,體音美等課程要開齊開足,上課時間不早于8:20,上午、下午保證各30分鐘陽光課間活動,課后服務做到“5+2”,即每周五天,每天課后服務兩小時。該中心校把“讀物”和“體質”管理作為落實“雙減”政策的主抓手和“突破口”,其他音樂、美術、實踐活動等項目為輔助。全鎮各校課后服務課程表以閱讀、體育和文藝活動為主。
但是,新生事物如何讓家長和教師接受呢?這成為平安實驗學校校長宋慶召當初常常思考的問題。學校通過致家長一封信、電子屏滾動播出、懸掛橫幅、召開家長會、在各班級微信群發送國家相關延時服務的意義及政策解讀文件,營造氛圍,廣泛宣傳。宋慶召介紹,平安實驗學校課后服務從去年9月13日開始,按照中心校要求每班必須保證有兩個閱讀和兩個室外活動時間。實行三個多月來,師生都很滿意,教師所選項目多為自己專長,指導起來得心應手。有些老師為了精益求精,上網查看視頻,反復揣摩,先學后教。學生離開課堂,在校園里盡情釋放天性,參加活動興趣高漲。
學生學習時間變少了,成績下滑怎么辦?面對這個問題,三(2)班教師張彥霞說:“學校倡導深鉆教材,認真備課,巧妙設計,課堂上提質增效,40分鐘足可保證學習效果。”
四(1)班語文教師楊豐仙展示了“雙減”背景下她的一些課改舉措:“我在中心校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提升培訓中認真學習,深鉆細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積極參加學校的教研活動,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工作來抓,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聚焦作業管理,‘多元設計’凸顯科學。把課外作業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少而精的高質量作業取代簡單、機械、重復性的大量作業,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
課堂效率提升了,學生不再依靠反復的死記硬背就可以掌握知識,不用太多的作業就可以完成學習任務,大大地釋放了學習壓力,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這樣,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和課后興趣活動中去。
“我選擇了跳繩和繪畫項目,每天在學校和大家一起練習,跳繩使我的身體越來越好,回到家里不到一個小時就完成作業,然后就練習跳繩,或者畫畫。上一次在學校舉辦的體育項目比賽中,我跳繩拿了一等獎呢!”學生王梓鑫說。他的家長補充道:“孩子近來身體確實挺好,今年冬天也沒有感冒過。而且性格也開朗多了,每天都樂呵呵的,真是感謝‘雙減’政策的落實,感謝老師們的培養。”
“學生回家不再只看電視了,讀書、跳繩、踢毽子,忙得不亦樂乎,天天圍著我分享在學校的興趣小組活動。”家長王京龍高興得合不攏嘴。
為培養學生的興趣,平安實驗學校的老師可沒有少下功夫。宋慶召介紹,課后服務實行三個多月來,我們明顯感覺到課堂上學生神思飛揚,生動活潑,校園里歡聲笑語,秩序井然,通過閱讀,學生們變得善于交流,講起三國故事來,有聲有色;通過折紙、繪畫、豎笛、歌唱,同學們變得心靈手巧,多才多藝;通過踢毽子、打羽毛球、籃球、跳繩,同學們變得體魄強健,并且培養了學生團隊精神,規則意識和堅韌的意志。
“雙減”政策的出臺,是中央層面對教育的“小切口,大改革”。該鎮中心校校長楊波說:“平安實驗學校探索步子堅實,驗證教育改革的成效,全鎮學校以一校一案方式落實課后服務。下一步,我們努力構建良好的校園教育生態,讓學生的學習回歸校園,使每位孩子都能全面發展,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