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市優秀班主任、先進教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優質課一等獎……這么多榮譽的背后,是賈業浩十六年來辛勤付出的結果。只有他自己明白,在前進的路上,他帶領著學生一直在奮力奔跑。為此,他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也無怨無悔地甘愿作孩子們追逐夢想的引路人。
今年41歲的賈業浩是我市二高中高二年級一部12班的班主任,每天早上五點半匆匆起床趕到學校,站在教室里,數著學生進班讀書。寒風中,他帶領學生在操場里一邊奔跑,一邊喊響亮的口號;6點至6點50分之間,他又站在教室敦促學生學習;上午他在辦公室里批改作業、備課、輔導學生,或者在課堂上聲情并茂地講解;中午12點40分,賈業浩又在班級里輔導。作為班主任,他不但督促學生完成他的學科任務,還要落實其他學科的作業任務。賈業浩說:“作為班主任,抓的是全班學生和全部科目,這樣整個班級才能整體進步。”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半,在檢查過學生就寢之后,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
一天天這樣度過,一月月這樣走來。賈業浩笑著說:“已經習慣了,班主任嘛!就是這樣。”
同事們都知道,賈業浩并不是鄧州人,他的老家在西峽。如今,他60多歲的母親和父親分居兩地。母親為了照顧賈業浩三歲多的兒子,來到鄧州為他們夫妻解決后顧之憂。賈業浩愧對父親:“為了我們,俺爸一個人留在西峽老家,每次回去看他,也是匆匆忙忙。”但是作為退休教師,父母卻很理解兒子,給予了他無怨無悔的支持和付出。
賈業浩介紹,他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直接影響著他的職業選擇和工作態度。雖然從小就見證著教師職業的辛苦,但是更多時候從父母臉上讀到的是教育工作者的驕傲和自豪。這種潛移默化的洗禮,讓他堅定地選擇了教師職業。走上工作崗位后,又找到了同樣從事教育工作的妻子組建了家庭,他們在彼此的交流中,增進了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和包容。下班之余,一起探討教學活動中遇到的難題,并且相互鼓勵,一起進步,很快成長為合格的青年教師。十六年來,他們相互扶持,彼此鼓勵,穩步前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喜人的成績。
談起孩子,賈業浩覺得虧欠太多。兒子的出生,給這個平凡的家庭增添了不少歡樂。然而,孩子從小身子較弱,兩歲以內多次生病,有兩次不得不到南陽就醫,但都因為擔心長時間請假影響工作,夫妻倆兩次不顧醫生的一再勸阻,強行出院,回家觀察治療。
在家庭和工作之間,讓賈業浩做出選擇傾斜的原因是他面對學生們一雙雙渴求的眼神。2016年冬天,有一天雪大路滑,賈業浩不慎摔倒,左腿骨折,不得不到醫院接受治療。他擔心自己所帶的兩個高三畢業班100余名學生,正處于復習備考的關鍵時期,學業實在不敢耽擱,內心頗為不安。第三天中午,當看到班長和兩名同學出現在病房,聽著他們轉達全班學生的問候和祝福,賈業浩流下了幸福的淚水,他當即決定,第二天返校上課。后來將近一個月,他每天架著雙拐從家里的四樓出發,在愛人的幫助下艱難地往返于學校和家庭之間,按時上課輔導、按時照看自習,只是為了學生們高考沖刺的路上少留些遺憾。這樣一來,家庭的重擔完全落在了愛人身上。談起這些,賈業浩說對得起學生卻對不起妻子,但是同樣作為教師的妻子對他是理解和支持的。
賈業浩的付出,學生們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的學生李嘉曦說起前一段時間的事情,仍然感念于心。前段時間她的爺爺被查出重癥,她一度情緒低落,每天沉浸在悲傷之中,無心學習,成績也一路下滑。賈業浩發現后,仔細詢問情況,耐心地開導她,又聯系了她在外打工的父親共同開導,并幫助她向學校申請了資助金,使李嘉曦逐漸走出心理陰影。在剛剛結束的考試中,她的成績再次回到班級前列。學生胡賽說:“賈老師就像一位父親一樣,關心著我們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為我們操心勞累,真是太感謝他了!”
“賈業浩是我們學校的骨干教師,是二高中拼搏在一線教師的代表。他勤奮鉆研教學業務,不怕吃苦,任勞任怨,學校安排的每一項工作他都能出色地完成。”該校校長石桂麗表示,學校正是有一群像賈業浩這樣默默奉獻的教師,才成就了一屆又一屆學生不斷走出校門成長為棟梁之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像賈業浩這樣的教師,他們無怨無悔地付出,也收獲了學子們的愛戴和尊敬。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學生們愿意努力拼搏,緊緊跟隨這一群奮力奔跑的引路人,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