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歡快的歌兒唱起來。”身著紅色民族服裝的16個少年歡快地跳著竹竿舞,接著是幾個孩子有模有樣地穿著戲服,表演豫劇《抬花轎》選段,旁邊的教師按照標準要求打分。6月17日,張村鎮楊樓村小學校園里進行著一場特殊的考試,考試內容是孩子們的社團表演,目的為測試素質教育的成果。
“通過近一年的素質教育實踐,我們的孩子更加活潑開朗了,每個孩子臉上洋溢著歡樂和幸福的笑臉。”張村中心校校長寧崇獻說,教師們用真心真情上好體音美和閱讀、書法等課程,想盡辦法開展社團活動,豐富陽光大課間,呵護每個孩子健康成長,使祖國的“花朵”越開越艷,越來越“紅”。
2020年9月,張村中心校在全鎮中小學校提出落實素質教育構建和諧校園的教育工作目標,要求必須做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開齊體音美課,上好閱讀、書法等課程,開展陽光大課間和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多方面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
“多年來,由于鄉村環境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素質教育不能得到實實在在的落實,只停留在口頭上。”寧崇獻說,中心校采取“兩手抓”,一手抓智育,一手抓素質教育的方法,實實在在落實“五育并舉”的育人標準。2020年10月10日,張村中心校組織全鎮中小學校校長及部分骨干教師在該鎮朱營中心小學舉辦了素質教育觀摩交流會,會上明確提出轉變“唯分數”論的錯誤教育思路,扎實上好每節體音美等課程,同時組織開展社團活動,規定中心小學不低于10個社團,教學點不低于5個社團。
“要落實中心校的政策,首先要解決師資問題,這一直是困擾我們的大事。我們采取專業課教師走教的形式解決困難。”該鎮趙樓中心小學校長武江海說。趙樓中心小學是張村鎮第五學區,下設有兩個教學點,整個學區只有三個體音美專業課教師。
音樂教師申亞軍是黃淮學院音樂系鋼琴專業畢業,他擔任著三個學校的音樂課,每周要往返三個教學點上課20節,一天下來,工作量著實不輕。
申亞軍說:“我嚴格按照教材上的內容來上課,有時候為提高效率,把學生少的班級合并起來上課,我們考試測試的內容也是依據課本出題,在這學期孩子們學唱了十幾首歌曲,上課的興趣非常高。”
楊樓小學開設有戲曲、書法、竹竿舞等社團6個,每個學生至少可以參與到1個社團活動。
“為了讓鄉村的孩子們能全面發展,我們請來村里有才藝的老鄉把社團組建起來。”該校校長趙培然介紹,學校的戲曲社團是本村50多歲的戲曲愛好者劉秀蓮和李煥兩位老人負責教學。她們滿懷熱情、毫無怨言地免費為孩子們傳授戲曲藝術,還自制了戲曲服裝和道具,為了孩子,她們盡心盡力,還從網上學習戲曲節目,每個星期二的下午,總是早早地來到學校,認真細致地輔導孩子唱念做打,孩子們的熱情很高,進步也很快。
楊樓小學的老師,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自學才藝,組建起6個社團。52歲的朱成梅老師,在網上自學了手指操,開設了律動社團;42歲的張勇老師自學快板,和孩子們一起在網上學習,共同進步。
“天壤之別!”當筆者問起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前后給孩子們帶來的變化時,趙培然感慨地說,社團活動培養了孩子們團結協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孩子之間相處起來變得更加融洽和諧。
目前,張村鎮在全鎮中小學校開齊了體音美和閱讀書法等課程,并創辦社團20多個種類,在廣大師生和家長之間,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先后有不少外地學校來這里參觀學習先進經驗和做法。
“我們克服本地師資困難,因地制宜采取多種辦法,開齊課程并開展社團活動,目的是想讓孩子們動起來,還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促進鄉村孩子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提升。”寧崇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