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人永記好,黨的恩情如浪潮;低保救助有依靠,政府為咱全想到……”日前,記者走進小楊營鎮敬老院,綠樹紅花掩映的走廊里,一群老人圍坐其間,一位老先生拿著筷子敲打著臉盆,正在激情四射地說唱。
說書人叫王其信,今年90歲了,小楊營鎮十字村人,因終身未婚,孤單一人且年邁無勞動能力。2019年10月,經小楊營鎮政府精準識別和審核后,入住鎮敬老院,由專業護工集中照料。
“剛來時,老人整天沉默寡言,身體健康狀況很不好,沒有力氣,極少活動,更別說有娛樂活動了。經過幾個月的照料和康復訓練,你看,現在90歲的人了,精神面貌多好。只要條件允許,幾乎每天他都要為大家說上幾段,大多數都是他自己作的詞。”該鎮敬老院負責人告訴記者。
80歲的宋清燕老人走到我們跟前高興地說:“在這里我非常開心,一日三餐不重樣,衣服被褥有人洗,還有這么多老伙伴談心歡笑,感覺年輕了很多。”
宋清燕在入住敬老院前一個人生活,體弱多病,平日里孤獨無依。入住敬老院后,日常生活都有專人照顧,閑暇就和院里的老人一起下棋、聊天,孤單一輩子的老人在這里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
在該鎮敬老院,像王其信、宋清燕一樣的老人現在有33個。記者看到,不管年齡大小,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隨后,記者來到該鎮安眾村幸福大院,整齊的平房,規劃合理的花帶,干凈的院內環境,伴隨舒緩優美的音樂,老人們在娛樂室愉快地打牌、下棋,一派溫馨愉悅的畫面。
“安眾幸福大院2018年投資開建,兩年多來總共投資70余萬元,有20個房間,廚房、餐廳、棋牌室、醫療室齊全。”幸福院負責人告訴記者。
盡管已是初秋,屋外陽光依然炙熱,走進一個老人的房間,搖頭扇輕風慢送,明顯感覺涼爽很多。一位正在看電視的老人見有人來,笑呵呵地站起來迎接。
他叫馮貴榮,該鎮蔣廟村人,今年74歲,孤身一人生活,唯一的養女遠嫁他鄉,沒法及時照料他。在鎮村領導的動員下,他今年4月入住幸福院。
“我年齡大、身體不好,確實不能自理,在領導的關懷下來到幸福院,這里真跟家一樣溫暖,有人照顧,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為我們孤寡老人想得這么周全,使我們晚年能享受這么幸福的生活。”馮貴榮激動地說。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做好特殊困難群眾的脫貧兜底保障工作是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的關鍵。小楊營鎮圍繞“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的總體目標,采取有力措施,貼心服務入住貧困群眾,解決好特殊貧困群眾照護難問題,扎實做好“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織密民生保障網,為完成脫貧攻堅年度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該鎮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扎實開展摸排澄底工作。對于入住對象,鎮四集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安排專人定期走訪,確保“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對于不能入住的對象定期走訪,關注其動態,確保達到“一有兩同四保障”的條件。建立長效的管理服務機制,確保入住人員生活條件達標、衛生條件達標、滿意度百分百。
“線上,我們依托國辦省辦系統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導出殘疾、五保人員花名冊,再結合‘三類人員’‘六種情形’比對出綜合數據。線下,依托‘五支隊伍’逐戶走訪,逐人排查,確保排查澄底工作準確無誤。在此基礎上,鼓勵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四集中’兜底保障中來。”該鎮副鎮長周瑩告訴記者。
目前,該鎮采取“敬老院+幸福院”相結合的模式,積極開展機構建設工作。前期通過入戶走訪,對符合條件的“四集中”戶,采取在本鎮內集中為主的原則進行集中供養。投入資金120萬元,對敬老院的住宿條件、食堂硬件及院內環境進行了提檔升級,目前共入住33人。投資金70萬元,將原有的五保聯建點進行升級改造,打造了安眾、宋樓兩家幸福大院,目前共入住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