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清澈,微風輕拂,泛起陣陣漣漪,小鳥嘰嘰喳喳飛過,孩子們在追逐嬉鬧,大人們在岸邊休閑鍛煉……這是近日,記者在湍河街道張寨社區看到的秀美景色。
“以前這地方就是一個垃圾坑,尤其到了夏天又臟又臭,從這兒路過都要捂鼻子;坑里很多淤泥堆積,枯葉、雜草、生活垃圾漂浮;坑旁邊的空地上堆放著玉米稈,雜草叢生?,F在不一樣了,一有空我們就來這里遛彎兒。”村民張艷開心地說,眼看著昔日的臭水坑華麗變身為游園,大伙都打心眼兒里高興。
記者在現場看到,坑塘周圍被鐵絲網緊緊圍護起來,防溺水的安全防護警示牌時刻提醒著游客注意安全,紅磚鋪地的小路一直延伸到游園深處,
張寨社區黨委書記江同乾介紹,這里是一個有幾十年歷史的老窯坑,早已荒廢多年,以前也有人承包,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而失敗,就閑置下來了。去年,借著全市“千村萬塘整治”的東風,該街道鄉賢崔士祥投資400余萬元把廢坑塘承包了下來,如今打造成了一個漂亮的游園。
自全市“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開展后,湍河街道把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持續改善民生、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的迫切需求,堅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張寨社區黨委結合實際,積極采取措施,加大對轄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力度,認真排查環境整治問題,建立臺賬清單,制定治理措施,周密部署,對坑塘兩側及積存垃圾、柴草堆、磚瓦堆、雜物堆、糞便堆等進行集中清理,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著力改善居民群眾的生活環境。
在社區的協調幫助下,承包人崔士祥對坑塘充分整治清淤改造,同時修建了小型游園、健身廣場、兒童游樂設施等;同時,修筑林蔭小道,植綠樹栽紅花?,F如今這里已成為周邊群眾飯后消遣休閑的場所,更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綠色健康的游樂場地。
村民劉先生高興地說:“真沒想到家門口建設得這樣美,以前總是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場景,現在飯后我們也能找到休息散步的場所了。”
經過打造,張寨社區的廢窯坑變成了一道優美的風景線,不僅改善了周邊的人居環境,還為張寨社區居民提供了20多個就業崗位,并安排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加收入,早日實現脫貧目標。
“村干部安排我在這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老板知道我生活困難,還管我吃飯。”60多歲的低保戶徐紅玉說。
貧困戶任有禮每天負責打掃游園周圍的道路,工作之余還能忙些家里的農活,提起這份工作他就連連點贊。
“自游園開業以來,周圍的游客不斷,周末人更多,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里游玩。”崔士祥說:“下一步,我計劃擴大規模,把這里打造成一個戶外拓展訓練基地。”
昔日讓人掩鼻而過的廢水坑,搖身變成“大公園”,既給周邊村民打造了一個休閑散步的好去處,也提升了村容村貌,整治了環境衛生和安全隱患,讓村民們切實享受到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成果。一位村民說:“以前只能帶孩子在家門口溜達散步,自從游園建成后,我每天都帶著孩子來這里轉轉,環境變美了,我們的幸福指數也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