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近日,裴營鄉先后召開黨政班子,鄉、村干部,鄉直單位負責人會議,認真學習貫徹市委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結合本鄉工作實際,全力做好本鄉的重點工作。
2011年的奮斗目標是:全鄉要實現生產總值13億元、增速12%,工業總產值完成20.6億元、增速11.1%,農業總產值6.5億元、增速12%,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5億元、增速11%,財政收入850萬元、增速10%,農民人均純收入6720元、增速10.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下。
(一)以土地整理項目為基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一是搶抓國家南水北調百萬畝土地整理項目的重大機遇,抓好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和農村安全飲水等項目。保護通道林建設任務,加強農田林網建設,提高林網覆蓋率。二是著力抓好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傳統鄉村經濟。繼續圍繞煙葉、藥材、林果、畜牧四大特色產業,擴大板塊基地規模,提高基地建設標準。一要把煙葉生產擺在產業發展的突出位置,煙葉生產要保證種植面積3000畝以上,實現煙葉稅金60萬元以上。二要組建一個“裴營鄉中藥材專業協會”,提高藥農在生產、管理、銷售各環節的組織化程度。三要發揮大丁、東丁、許營、房營等沿河區位優勢,發展新型城郊農業,形成以休閑、觀光為主的休閑、園林農業,發展林木花卉、草莓、葡萄、杏李、油桃等產業。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四要抓好畜牧養殖,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發揮骨干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加快畜牧養殖產業化步伐,發揮興華養殖、鄉中心養殖場、常營養牛場、東丁養殖小區、滕飛養鴿和滕樓養兔場輻射帶動作用,成立合作社或專業協會,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畜牧業,促進全鄉養殖業產業升級。今年要發展養殖小區2個,新增專業大戶50個,新增規模200頭以上養豬場3家,實現畜牧產值2.1億元。四是實施“種子工程”,推廣良種良法、農業機械,創建高產示范田,穩定小麥、玉米種植面積,主攻單產,增加總產,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增長。
(二)以項目建設工作為抓手,切實增強發展活力。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爭取力度,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深入實施“返鄉創業工程”,重點圍繞羊毛衫、家俱、制鞋等行業,實施全員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有助于完善產業鏈條的項目,在全鄉掀起“個個爭當招商先鋒、人人勇做招商功臣”的熱潮,力爭每年引進固定資產投資在1000萬以上的項目2個以上,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以上,著力破解用地、資金等發展難題,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改進考評獎懲辦法。堅持重大項目領導分包和一事一議制度,確保項目洽談、引進和建設暢通無阻。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認真研究上級投資導向,切實增強項目編制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努力爭取更多的政策性項目落戶我鄉。大力實施全民創業工程,按照求實效,高服務,廣覆蓋,多模式的思路,在強素質,促轉移,帶就業上下功夫。制訂勞務經濟發展意見,加強與市勞動培訓中心國家“陽光工程”培訓基地的聯系,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外出務工人員進行技能培訓,計劃每年培訓勞務輸出人員3000人,培訓2萬名有一技之長的務工人員,提升外出農民工素質。打造以機織、計算機、保安、建筑為主體的勞務品牌,提升勞動力競爭力。實現新增勞力100%轉移目標,實現勞務輸出3萬人,勞務收入達2億元,人均收入1萬元。鼓勵自主創業,倡導外出創業,支持回鄉創業,促進就地就業。
(三)圍繞新農村建設,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條件。落實好中央關于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夯實基礎,提升水平。今后五年我們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爭取在今年通村公路改造升級,加大通組公路和通往集中院落的道路建設,力爭到“十二五”末,實現組組通,院落道路暢通化。二是抓好裴營、滕樓兩個集鎮的改造升級,完善提高配套功能,提高經營城鎮、管理城鎮水平,提高集鎮輻射和帶動能力、推動集鎮建設邁上新臺階。三是在抓好裴營、胡丁、房營、錁鄭、老常營等村莊整治的基礎上,繼續落實好各村的村莊整治工作,進一步改善人居生態環境。四是大力實施“五通四改三建設”,抓好全鄉農電網改造、水利設施和扶貧重點村建設,水、電、路、訊等幾大項基礎設施建設齊頭并進,五年實現裴營基礎設施走上新臺階。五是扎實推進移民遷安工作。我們要把移民群眾滿意作為衡量移民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圓滿完成移民遷安各項任務。要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始終保持良好精神狀態,采取領導包點、干部包排包戶的辦法,為打贏移民遷安攻堅戰做好保障。要切實嚴把時間節點,加強施工力量,加快施工進度。切實加強質量監管,始終按照進度服從質量、打造精品村、建設一流移民新村的要求,全力保證施工質量,杜絕一切隱患,讓移民滿意。要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盡快掃清移民后續工作遺留,加強移民技能培訓,拓寬移民就業創業門路,幫助移民安居樂業,為第二批大規模搬遷創造良好環境,努力實現平安、順利、和諧、幸福移民。
(四)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嚴格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健全各類保障體系,提高公共服務能力,辦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關系裴營長遠發展的實事、要事、好事。大力發展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繼續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加快教育步伐。進一步加大對鄉衛生院、村衛生室基礎建設的投入,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加大醫療衛生改革力度,優化結構,整合資源,為群眾看病就醫提供有效服務。努力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殘疾人、零就業家庭及“4050”人員的就業與再就業工作。提高農村“五?!奔泄B率。切實加強和改進人口計生工作。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生育管理辦法和措施,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加強計生工作制度化建設,計生村民自治建設,落實優惠政策,加強計生法制化管理,積極打造基層人口計生管理與服務新平臺,確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5‰以內,自然控制率在5.5‰以內,政策生育率在95%以上。加大村民自治工作力度,實現計生工作重心下移、防線前移,繼續保持鄧州計劃生育先進鄉鎮榮譽稱號。
(五)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建設和諧平安宜居裴營。著力健全制度,加強力量,全面抓好政府、信訪和平安建設工作。要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對各類矛盾糾紛進行認真排查,嚴厲打擊“兩搶一盜”和黑惡勢力犯罪行為,避免各類惡性案件,為人民群眾創造和諧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對危害社會的各種不良現象給予堅決打擊,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切實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保駕護航。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認真落實領導干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制度,及時化解信訪苗頭,提高信訪案件辦結率和滿意率。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對煙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防火、食品衛生、學校安全等高危領域的監督管理,堅決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為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一是全面加強黨委班子建設。要充分發揮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加強和改進黨委對人大、政府、工青婦工作的領導,支持他們依照法律和章程開展工作,做到總攬不包攬,協調不代替,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議大事、管大局上,解決好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行政,健全重大決策議事規則,進一步完善領導班子決策機制,按照“四議兩公開”理念和程序進行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二是要高度重視并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緊緊圍繞抓好基層班子和干部隊伍這個關鍵,努力在提高素質,優化結構,轉變作風,增強能力上下功夫,要把那些政治素質好,自富和帶富能力強的“一好雙強”型人才選進村班子。利用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等手段加強對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的教育培訓,提高其參政能力和素質。加強大學生村官的管理教育工作,增強他們的服務群眾和解決農村問題的能力。堅持突出黨員隊伍這個主體,著眼于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規模適度,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制定發展黨員規劃,每年發展黨員不低于40名。在全鄉形成“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爭當功勛支書、爭創紅旗支部”的良好局面,確保村級組織真正發揮作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三是要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進一步抓好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教育廣大黨員干部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做到清正廉潔,始終保持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營造和諧的黨群干群關系。四是要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全鄉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站到發展的第一線,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自覺肩負起引領加快發展的政治責任。要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豐富活動載體,鞏固深化效果。要樹立憑黨性干工作,看政績用干部的用人導向,堅決克服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的消極思想。牢牢確立奮力拼搏,勇往直前,不干則罷、干則必成的理念。樹立快速反應、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要努力做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此促使各項工作垮臺階,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