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裴營鄉選賢任能,推舉最優秀的人才擔當村支書、村主任,支書、主任為了爭坐全鄉經濟強村的頭把交易,擺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擂臺賽”。
靠科技當家的“林果支書”
錁鄭村有3000多人,是遠近聞名的“林果專業村”。該村臨近城區,西南臨近礓石河,有大片的河灘地。鄉人大代表、村支書丁勝新帶領村民們到漯河、鄢陵等地參觀后,決定利用河灘地大力發展林果業。種田能手鄭蘭慶在村支書丁勝新的鼓勵支持下,當年率先引種優質晚秋黃梨2畝。黃梨掛果后,畝效益3000多元。接著他又從湖北購買優良葡萄苗,種了3畝,由于他人勤快,注重科技,善管理,他種的葡萄也大獲豐收,畝效益達4000多元。于是,村支書丁勝新把鄭蘭慶這一典型在村里大會小會上對村組干部、群眾講。村民們見鄭蘭慶種葡萄掙錢不少,紛紛爭著要種葡萄、黃梨。丁勝新又請鄭蘭慶及外地的技術員為村民講解果樹種植技術,在鄭蘭慶的技術指導下,村民們種起了葡萄、黃梨、胡桃等果樹。同時,丁勝新還在村里倡導“讀科技書,走致富路”活動,村里投資建起了科技書屋。
如今,錁鄭村已擁有農技師2人,農民技術員16人,不少人還經常被周邊村莊的群眾請去傳技授課。村民門道新種了5畝葡萄、12畝胡桃,由于他栽植合理,管理科學,葡萄獲得大豐收,僅葡萄一項年收入達2萬多元。目前,這個村已發展油用牡丹、葡萄、胡桃及花卉苗木1600多畝。
借規模賺錢的“雞蛋主任”
市人大代表、花園村科技主任侯清煥養了8萬只蛋雞,每天產蛋4000多公斤,按每公斤7元算,一天就掙28000多元。
其實,像這樣的好行情,并非一年到頭都有。前些日子市場波動,雞蛋價格下滑,雞蛋一下跌到每公斤5元多,她沒掙也沒賠,算白忙活了。但她就認準一個理兒,行情有漲有跌,光漲不跌就不是市場經濟了。
“一枝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焙钋鍩B雞致富了,成為我市個體私營企業的典范。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企業家、黨員、村科技主任,她沒有把自富作為最終目標,考慮更多的是在一方、帶一方,致富一方。她以興華禽業合作社為基地,創辦了技術咨詢服務部。近3年來,免費為群眾舉辦養雞培訓班50多期,受訓人員達到1200多人次,向群眾贈送自己編寫的“養雞使用技術教材”2600冊。在幫帶四鄰八鄉養雞戶中,始終堅持“五統一”,即統一供應雞苗,統一供應飼料,統一進行防疫,統一指導技術,統一銷售產品。近年來,被侯清煥幫帶起來的養雞大戶有20多家。
有耕耘就有收獲。隨著侯清煥事業的不斷壯大,贏得的榮譽也逐漸增多。她先后榮獲省婦女“雙學雙比”先進能手、“巾幗扶貧先進個人”、“鄧州市十大致富狀元”等稱號,并被推選為市人大代表、優秀共產黨員。
憑特色增收的“蔬菜支書”
“我2015年承包8個蔬菜大棚,全部種植反季節大棚蔬菜,年收入可達40多萬元,這比外出打工強多啦!”談起大棚蔬菜種植,和諧移民社區村民劉德勤滿臉喜悅。
和諧社區是2011年因南水北調工程由淅川縣香花鎮搬遷到裴營鄉的移民社區。劉玉林擔任支部書記后,組織村支兩委干部、黨員、種田能手到鄭州、焦作、西安等地參觀考察,邀請西北農大教授實地指導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制定了“以農興業”的思路和舉措,他充分利用社區離市區近的優勢,瞄準“特”字做文章,成立了金果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公司采取群眾入股的辦法流轉土地800畝,東區以林果采摘、蔬菜大棚、休閑娛樂為一體,西區500畝以種植、養殖為主。目前該社區已累計投入4000余萬元,又成立了富路養牛、源頭肉牛、應時香菇、林源花卉4個合作社,一個養雞場,一個蔬菜大棚基地。其中大棚蔬菜基地投資達200多萬元,冬季種植“西紅柿、辣椒、黃瓜等反季節蔬菜。他們生產的大棚蔬菜、花卉遠銷北京、山東、湖北等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