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種罷小麥,農閑僅兩個多月以來,我利用四輪拖拉機給建筑工地拉沙,已掙9000多元!”裴營鄉人大代表、青年農民紀小飛興奮地對筆者說。夏天“歇伏”,冬天“貓冬”這一農村延續多年的舊傳統,而今,在我市農村正悄悄改變。目前,裴營鄉涌現出大批“兩棲”農民,他們農忙時在田間勞作,農閑時活躍于附近市場跑運輸、做生意。
隆冬時節,筆者來到裴營鄉采訪,看到這里的農民廣開生產門路,忙著跑運輸、建牛棚、修雞舍、搭蔬菜大棚,想召集農民開個座談會也不容易,事先得由村干部挨家挨戶商量。
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民在農田耕作上花費的時間相對減少,農閑時間增多。裴營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引導農民更新觀念,廣開增收門路。當地農村信用社也對“兩棲”農民大力支持,滿足他們在經營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該鄉前鄭、軍楊等村80多戶農民在當地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的支持下,利用農閑,或設點收購,或走村串戶,大搞玉米、花生等農副產品購銷,僅此一項年創收可達200多萬元。錁鄭村村民鄭蘭慶,利用冬閑,地膜覆蓋種植脫毒土豆5畝,到四、五月份收獲,畝產可達4000斤,畝效益3000元。目前,該村地膜覆蓋種脫毒土豆100多畝。
該鄉黨委書記唐榮濤介紹說,全鄉4萬多成年勞動力,有2萬多人常年在外打工或經商。2萬多農戶中,有7000余戶常年有經營項目。這些人家是“天天有活干,天天有錢賺,冬夏不得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