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我2016年承包8個蔬菜大棚,在市人大代表、農技土專家趙福祿的精心指導下,全部種植反季節蔬菜,年收入達40多萬元,這比出門打工強多啦!”裴營鄉和諧社區村民劉德勤滿臉喜悅地說。如今,在裴營鄉,有130多名“土專家”、“田秀才”活躍在鄉間地頭,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
裴營鄉是個傳統農業大鄉,農技推廣任務很重,而全鄉只有10余名專業農技人員。為解決這一矛盾,該鄉多渠道著力培育農民科技隊伍。他們選拔文化素質較高、熱心農業科技的農民200余名,從地市農技部門、農業學校聘請農藝師,利用農閑時間,對他們集中進行分類系統培訓,對參加農函大、農業中專學習的農民,學費由鄉、村兩級解決,先后有80余人獲得了農業中專及農函大文憑,僅兩年時間,農技隊伍發展到130多名,95%的農技人員靠科技迅速走上致富之路。鄉政府又適時引導這部分人發揮專長,幫助鄉鄰致富,他們挑選10余人組成“農民科技講師團”,巡回鄉里實地傳授技術,組織50多名農技人員,在全鄉26個行政村(社區)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個,帶動1500多戶農民從事畜牧養殖、林果種植、中藥材種植等致富項目。
科技“領頭雁”的出現,使大批農民迅速擺脫貧困,走上致富道路。目前,全鄉形成科技示范村11個,示范戶1500多戶,85%的農戶有了致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