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年38歲的裴營鄉劉樓移民社區居民趙琢菊收到該鄉裴營村電子廠發給她的7月份工資。她笑盈盈地說:“這個電子廠離我家很近,我每天可以和幾個鄰居一起騎車上下班,又能照顧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空余的時間還可以干農活,比在外地打工收獲多、更合算。”
說到裴營鄉裴營村的電子廠,還得說說該村55歲的創業帶頭人趙???。
趙??≡诓筷牱?年,1995年退伍后在云南從事校油泵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深圳一家電子廠的老板,老板看中了當過兵的趙寶俊為人講究信譽,辦事干脆利落,主動邀請他到自己的電子廠上班。
深思熟慮后,趙??∞D讓了校油泵設備,來到了這家電子廠上班。由于他肯吃苦、勤鉆研,很快掌握了技術流程,成了技術骨干,并被老板提拔為廠里的技術主管。
去年3月,趙寶俊有了回鄉創業的念頭,他向電子廠老板介紹家鄉充裕的勞動力資源及優越的投資環境等。同時,他主動與裴營鄉、村領導聯系,談了深圳方面的情況與引資辦廠的想法,得到了鄉里的大力支持。
深圳電子廠老板來考察后,對裴營鄉的投資環境非常滿意。去年5月,該老板決定與趙寶俊合伙投資400萬元,在該鄉建電子分廠。
為支持趙寶俊辦電子廠,該鄉積極協調電力部門,在電力緊張的情況下,為其架設了專用高壓電線,并整修了下水道,趙寶俊把自己臨街的5間閑置房改造后,作為電子廠當車間用。
電子廠去年7月開工至投產,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就解決了當地近百人的就業問題,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掙錢。目前,電子廠年產值達200多萬元。
談起電子廠今后的打算,趙寶俊說:“我們準備年底再投資500萬元,再招百名工人,攜手鄉親們同奔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