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孟樓鎮軍九村周洼組見到該村會計周俊建,問起“三權分置”實施后農村生活的變化,他告訴記者:“我家有6口人,現在兒子、兒媳常年在外務工,打工收入和土地流轉金等年均收入八九萬元。”
據了解,家庭聯產承包前,軍九村周洼組人口250人,46戶,耕地面積690畝,人均2.76畝,當時的小麥畝產達150斤左右,耕作條件十分落后,農民普遍在溫飽線以下生活。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分到了土地,小麥畝產達到500斤左右,村民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家庭經濟收入較之前有所增加。
“199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后,雖然大家干勁很足,但隨著農藥、化肥連年使用,土地耕層很淺,造成土壤板結,增產增收緩慢,因土地等級不一樣,分崗地、洼地、深耕地等,大型農機具不便進田作業,這就阻礙了農業的發展,影響了農民的收入。”周俊建說。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軍九村基本上家家都有務工人員,農村的留守老人和婦女在家耕作責任田,由于缺乏勞動力,許多農活要請工人來做,成本高,農產量和農業收入低。
“拿我個人來說,老伴身體不好,兒子、兒媳在外打工,我一個人經營12畝責任田,慢慢地感到力不從心。土地流轉前是靠天收,每到夏收、秋收,兒子兒媳就回來幫忙,一年回來兩趟,耽誤兩個月務工收入,再加上來回車費,一年損失一兩萬元。”說起土地流轉的好處,周俊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土地流轉后,這些難題都解決了,兒子兒媳不用回來幫忙了,我也不用勞作了,又利用接送孫子孫女上學之外的時間給土地經營大戶打個零工,每天也能掙個六七十元呢!”
2016年秋,孟樓鎮在我市率先進行土地流轉嘗試,在此次土地流轉過程中,鎮村組干部不分晝夜、逐人逐戶上門做工作,大講土地流轉的好處,細講土地流轉前阻礙農業農村發展、浪費土地資源等不利方面,通過說服對比,讓農戶認識到只有實現農業機械化、規?;洜I,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該鎮黨委副書記劉富春告訴記者,通過土地“三權分置”的實施,農民每畝地有600元的固定收入。有勞動能力且有意愿的農戶可到承包土地的公司去工作,公司負責根據具體情況提供相應工作崗位。
記者了解到,該鎮委托鄧州市白樓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實施孟樓鎮貧困戶到戶增收入股分紅項目。財政資金26.4萬元以貧困戶入股形式投入該公司參與企業運營。改良后的農田,打破村組界限,統籌配套田間道路、溝渠等水利設施,過去一家一戶的小方塊,被一眼望不到邊的適合機械化耕作的大農田所取代。僅僅通過打破過去一家一戶的溝壟界限,該鎮就新增耕地7500畝,新增土地歸村集體所有,整合后流轉出去,增加農民的收入。
“三權分置”提升了農民的幸福指數,現在到孟樓鎮走一走、看一看,老百姓的臉上都洋溢著滿意和增收的喜悅,享受著農村振興帶來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