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的時候我就來廠里干活,一個月能拿1000多塊錢。農活忙的時候一個月也能掙個七八百,并且接送孩子方便,還能照顧老人,你說這日子咋能不高興呢?”5月6日,在羅莊鎮嶺上村建業玩具生產車間里,正在做工的該鎮青冢村村民董秋菊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2015年,在外打拼近30余年的羅莊鎮董趙村村民董杰英回到家鄉,在羅莊鎮政府的大力籌劃和支持下,成立了鄧州市建業玩具廠。因為銷路穩定,技術門檻低,勞動力密集等優勢,建業玩具廠規模逐步擴大,由原來的6名員工且只能加工半成品的小作坊,已經發展到現如今集開發設計、加工銷售的一條龍生產線,產品時尚、優質,暢銷國內外。
如今,建業玩具廠還在羅莊鎮的肖營、嶺上、林堡等村建設了6個分廠,創造就業崗位130余個。玩具廠除了優先吸納貧困戶和附近群眾就業外,還根據農村實際,上班時間實行彈性管理,根據群眾意愿讓群眾靈活增加收入。
“我和老伴的身體都不太好,在玩具廠工作也不累,想來了就干一會兒,累了就在家歇歇,每個月也能掙個七八百塊錢呢。”今年80多歲的劉蘭芝是羅莊鎮董趙村建業玩具總廠的一名務工人員。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和老伴對每月能自由在玩具廠務工很滿意。
“為了帶領更多的父老鄉親共同致富,我們在‘廠房式’扶貧的基礎上,也增加了‘居家式’扶貧模式,直接把原材料和機器設備送到貧困戶家中,貧困戶利用農閑時間加工生產,實行計件工資的方式,讓他們有新的增收渠道。”董杰英說,很多貧困群眾大都是因病、因學致貧,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才是實現脫貧的關鍵。玩具廠生產的毛絨玩具以設計為主,技術要求不高,特別適合農村婦女,經過短期培訓,很快就能上崗。目前,建業玩具廠已通過“送機器上門”的方式,解決了40余名群眾的就業問題。
董杰英還向記者介紹:“我們這種代加工企業來料和銷路都是由上游大企業支撐,廠子的運行基本上沒有什么風險,廠子逐步有了規模,訂單隨著也就更多了,收入也會相應地增加,帶著大伙兒一起掙錢,也就更加有勁兒了。”
“我常常提醒自己,企業發展壯大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員工的支持、社會的關注。希望用自己的行動來回饋社會,用真情、用愛心去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扶貧不僅要給貧困戶輸血,更要幫助他們造血。只有讓他們真正參與進脫貧致富的過程中,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立自強。有了工作機會,鄉親們不僅可以學習新技術,還可以照顧到家里,穩步走上致富路。” 董杰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