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6月28日,構林鎮楊渠種植專業合作社的1500多畝蓮蝦綜合種養基地里,蓮葉青青、秀如羅裙,清澈的池水下,小龍蝦在自由嬉戲。
“大家抓緊時間,一會湖北農產品市場的人要來收貨,爭取今天多走點貨。”一大早,楊渠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伙人丁廣平和胡朝三就來到蓮蝦生產基地的藕塘里,一邊忙著起籠上貨,一邊給工人加油鼓勁。
好水引來投資客
楊渠種植專業合作社是由湖北宜城丁廣平和構林后張村胡朝三合伙創辦。2018年,做水產品批發的丁廣平在構林鎮楊渠村收購蓮菜的時候,發現該村緊鄰刁南干渠,丹江水資源豐富,水質好,種植的蓮菜和養的魚蝦品質都非常好。
隨即,他找到楊渠村黨支部書記徐勝定,表達了想在楊渠村流轉土地發展蓮蝦綜合種養的想法。
那時,楊渠村因實施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村民大量的土地集中流轉起來,村支兩委正在為土地找不到“婆家”而苦惱。經過村支兩委商議,同意丁廣平在楊渠村發展蓮蝦綜合種養。
“村干部特別是徐書記花了很多的精力,有時候晚上忙到十來點,去跟老百姓做思想工作。”丁廣平說。土地流轉到位了,配套設施建好了,蓮蝦綜合種養也就自然而然啟動了。
當年,丁廣平便流轉了200多畝土地,開挖藕田,采取“蓮蝦共生”“藕魚混作”新型種植模式,綜合效益大大提升。以“蓮蝦共生”為例,畝產蓮藕3200斤以上、小龍蝦150斤以上,每畝收益超過7000元。
為打造特色產業,構林鎮邀請水產專家對楊渠村的種植條件和水質特點進行考察,推薦了適合種植的蓮藕品種,還組織農技人員和水產專家上門解決難題。
丁廣平告訴記者,小龍蝦的生產期一般從4月到10月,這段時間里,密密麻麻的蓮葉就像一把把遮陽傘,讓蓮塘水溫保持在適宜的溫度,小龍蝦在水下穩定生長;蓮塘有豐富的微生物可供小龍蝦食用,蓮藕和蓮葉也有著較強的凈化能力,小龍蝦生活在這樣的水體環境中,不僅有充足的營養保障,還減少了病害的發生。
2019年,在外務工的后張村村民胡朝三返鄉后,得知楊渠村發展蓮蝦綜合種養效益不錯,他跟丁廣平商量,想共同出資擴大水產養殖規模。
說干就干,二人成立了楊渠種植專業合作社,共出資300多萬元,流轉1500畝土地,共同發展蓮蝦綜合種養。至目前,整個楊渠村已形成了規?;?、標準化、生態化的特色蓮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新局面。
產業富農促脫貧
丁廣平和胡朝三成功了,合作社熱鬧起來,有來觀賞荷花的,有來采摘的,有來收購產品的,更多的是來取經的村民。
在個人增收致富的同時,二人不忘帶動村里的貧困戶增收。“藕田怎么建?病蟲害怎么防治?效益如何?”面對每天來取經的村民,丁廣平和胡朝三不厭其煩熱情相迎。
楊渠村60多歲的五保貧困戶張小三,在楊渠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帶動和幫助下,發展蓮蝦綜合種養二十多畝,并成功脫去貧困帽子。楊渠村低保貧困戶張明杰,一家人全靠他種地養家,當張明杰看到蓮蝦綜合種養的好處后,也投資發展了蓮蝦綜合種養十余畝,一家人順利脫貧摘帽。
“我老了,沒有固定的收入,身體不好,家中只有幾畝地,丁廣平知道后把我家的幾畝地承包下來了,每年給我幾千元的流轉費,還讓我去打工,我的生活有希望了。”在基地打工的楊渠村貧困戶張喜寬說。
另外,每年到起魚、起蝦、采藕、施肥的時節,丁廣平和胡朝三都會找來村里10多名村民前來“幫忙”,每人每天發100元的工資,幫助村民提高收入。
“我們愿意把掌握的種養殖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鄉親們,帶動他們一起增收致富。下一步,準備擴大楊渠種植專業合作社蓮蝦綜合種養規模,提供更多更優的農產品,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談及未來,丁廣平信心滿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F在的楊渠村利用“藕蝦混養”生態立體種植養殖模式,走出一條生態養殖之路,描繪出一幅“生態致富”的綠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