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活的苦難磨難,他曾一度苦悶彷徨,但在鎮村干部的幫扶下,戰勝自我,自立自強,用單腿撐起了一個家,他就是高集鎮堰陂村脫貧群眾張光明。
如果按正常節奏來走,張光明的生活應該正如他的名字一樣一片光明。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夫妻二人吃苦耐勞,他在外開大貨車,妻子在家照顧老人孩子,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天有不測風云。2014年,張光明在外送貨時遭遇車禍,命保住了,但失去了一條腿。作為家庭頂梁柱的他,不僅失去了勞動能力,家庭也沒有了經濟收入,張光明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連門都不愿意出。
張光明的父親經受不住孩子車禍的打擊,突然得了重病,在花了近十萬元后,也沒能挽回他的生命。
“咱就是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我和父親前前后后花了十幾萬元,又沒有經濟來源,那時壓力真大,不是年邁的老母親和年幼的孩子,我真想一死了之。”接二連三的打擊徹底擊垮了張光明,他整日沉默不語??床坏较M钠拮訄桃庖x婚,讓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更加支離破碎。
張光明家的狀況在2017年11月份出現轉機。鎮村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后,經過民主評議,把他家納入貧困戶。
“被評為貧困戶后,各種好政策都飛到了我家,鎮村干部和幫扶人隔三岔五到我家走訪慰問,噓寒問暖,比親戚還關心我們,讓我心里很溫暖。”張光明感激地說。
“雖然你現在有殘疾,但作為家庭的頂梁柱,你還得承擔家庭的責任,這么多人都在指望著你哩。”看到張光明的心理包袱還是很重,作為張光明的幫扶人,該鎮副鎮長時祥生苦口婆心的話讓他打開了塵封的心靈。
心理問題解決了,剩下就是如何走出貧困的困境。“當時是兩眼一抹黑,想找個事干干,但感覺啥都干不成。”時祥生看到張光明的變化,就積極和他商量如何脫貧。時祥生依據他的身體狀況,為他量身定制了脫貧良方:養羊。
在鎮村干部的關心支持下,張光明購買了3只羊。“養羊比養孩子還費心,小羊抵抗力弱,冷了熱了都得照顧好。”對于一直在外務工的張光明來說,養羊就是個門外漢,為了把羊養好,他到處請教養殖戶,還經常在手機上學習有關養殖方面的知識,鎮村舉辦的養殖培訓班他也積極參加。
養殖的路上并非一帆風順。據張光明介紹,今年疫情期間,有2只母羊產下了6只小羊,張光明的高興勁兒還沒過去,不到一個星期,2只母羊、6只小羊得了產后風,相繼死去。“這可把我心疼壞了,都有點灰心了。”張光明說。為了避免以后再發生類似的情況,時祥生專門邀請防疫站工作人員到張光明家,向他傳授羊產前產中產后注意事項,張光明緊皺的眉頭逐漸舒展開來。
在他的精心管護下,現在繁育到十幾只羊,成了該村的養殖專家,談起養羊來他侃侃而談。
越干越有勁的張光明又養了100多只雞和幾只鵝,種了十幾畝地。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給兒子做飯送去上學后,他就開始打掃羊圈,清理糞便。
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現有的場地已無法滿足養殖的需要。鄰居被張光明自強不息的精神打動了,主動把自己不住的房子讓他發展養殖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張光明的辛勤努力下,他家于2019年脫貧。
現在夫妻已和好,妻子外出務工,家里里里外外全靠張光明一人,他打理得井井有條,家里收拾得干凈整齊。“這是孩子獲得的獎狀,我得好好干,把他培養好。”說起孩子,張光明開心地笑了。
采訪中,“滴”的一聲張光明的手機響了,原來是堰陂村的秸稈禁燒微信群里來了新通知。只見他架著雙拐,熟練地坐上三輪車,插上宣傳旗,打開小喇叭,開上三輪車出門開始禁燒宣傳。
據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建波介紹,張光明干活踏實積極,村里就讓他組建了堰陂村秸稈禁燒宣傳群,及時傳達鎮村通知?,F在他是村里的政策宣講員,工作積極性也很高。 “我是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才過上了好日子,咱不能忘本,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報答黨恩。”張光明樸實地說。
“張光明憑著一副雙拐為家庭撐起了一片天,他是堰陂村的勤勞之星、致富之星,他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著周圍的群眾,在他的影響下,群眾精神風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紛紛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時祥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