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了,我想入黨”——高集鎮高崗村脫貧戶張書蘭

2020-07-14 09:06:57 作者:丁麗麗 來源:
分享到:

“張書記,我想入黨。”7月3日,高集鎮高崗村脫貧戶張書蘭對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張驥說。

“你為啥想入黨?”張驥問。

“要是沒有黨的扶貧好政策和黨員干部的幫扶,我們家不知道啥時候才能脫貧致富?,F在我們家在黨的關懷下脫貧致富,我不能忘了黨的好,我也想成為一名黨員,幫助貧困群眾,一起致富奔小康。”張書蘭激動地說。

以前,張書蘭家在高崗村是人人羨慕的家庭,這樣的日子在2008年戛然而止。家中的獨子在外地打工意外身亡,兒媳丟下兩個年幼的孩子回了娘家。這一打擊把張書蘭夫婦擊垮了,整日以淚洗面。由于傷心過度,張書蘭夫婦大病一場,家中失去了經濟來源,日子過得十分拮據。2015年,她家被納入貧困戶。

“當時覺得天都塌了,但看到兩個年幼的孩子,說啥也要把他們拉扯大。”張書蘭倔強地說,從被列入貧困戶的那一刻,她就暗下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把貧困的帽子摘掉。

“我們夫婦倆不會別的技術,只會種地。”張書蘭說,她經常打聽誰家的地不種了,她們就租過來種,最多的時候種了40多畝地。

為了能增加收入,張書蘭夫婦農閑時就近打工,建筑工、保安、清潔工、鞋廠工人他倆都干過,只要能掙到錢,夫婦倆什么苦都愿意吃。

2016年,張書蘭了解到我市有國儲林種植項目,夫婦倆一合計,決定種國儲林。張書蘭的想法得到了鎮村的大力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張書蘭多方籌措資金40余萬元,在馳誠駕校東西兩側流轉土地130余畝,種植法桐、白蠟等樹種。

有了鎮村干部和駐村隊員的關心支持,夫妻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早出晚歸,不知疲倦地在林地里忙碌著。

記者在林地看到,一株株桐樹樹干筆直,林下套種著花生、芝麻等經濟作物,放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

據張書蘭介紹,地里有很多活兒,有時候忙不過來,就找貧困戶來幫忙。問及為什么專門找貧困戶務工,張書蘭說:“我是在黨員干部的幫扶下發展林木的,感黨恩的最好方式,就是像黨員那樣去幫助別人。”

張書蘭家距馳誠駕校近,許多學員想在附近找個住宿的地方。2017年,頭腦靈活的張書蘭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她把家中的二層小樓改造成9個房間,可同時容納40余人在此住宿。

“村里為了支持我開旅館,為我購置了6000元的床墊、被子等。”張書蘭說,她的家庭旅館就這樣開張了。今年疫情過后,學車的人慢慢多了起來。“這兩天住有十幾個人,住一晚10塊,吃一頓飯5塊,一天能掙二三百元呢!”

家庭旅館讓張書蘭家慢慢有了起色。2017年底,張書蘭找到村干部,主動要求脫貧。“我們有手有腳,只要肯干,日子會越過越好,戴著這頂‘帽子’,我覺得很不光彩,我要給全村貧困戶做好帶頭脫貧的榜樣。”經過鎮里精準識別,她家于2017年順利脫貧。

成功總是青睞辛勤耕耘的人。2018年,張書蘭看到貧困村有光伏扶貧項目,她貸款8萬元,在自家房頂上安裝了40千瓦的光伏發電。“天氣好的時候,一天能發260度的電,陰天30多度,平均一天能掙100多元,一年下來能掙3萬多元,五六年成本就回來了,一次投入終身受益。以后我們老了干不動了,生活是個保障。你瞧,今天已經發了30多度電了。”張書蘭看著顯示屏上不斷變化的數字,飽經滄桑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據張驥介紹,在疫情防控期間,張書蘭聽說黨員們都在捐款,她作為一名普通群眾,主動找到村委捐款500元,還為卡點送去了蔬菜和香油。她說,黨員干部都在捐款,我也想為國家和村里分擔一點。

張書蘭家的每一次變化,都離不開黨員干部的關心扶持,一件件實實在在的事,改變了她家的生活狀況,深深地打動著她的心。“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家能脫貧,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幫助,所以我要感謝黨,我相信黨,我要入黨。”張書蘭堅定地說。?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