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生活開心,護理人員對我們就像親人一樣……”近日,說起住在“四集中”安置點的好處,高集鎮貧困戶翟清法贊不絕口。
翟清法是高集鎮開展特殊困難群眾享受“四集中”兜底保障政策的一個縮影。
“今天就有4位文化志愿者為我們表演節目,現在日子過得真帶勁兒。”翟清法告訴記者,以前他一個人生活,吃喝都是問題,到鎮敬老院后,一日三餐不重樣,每天洗澡換洗衣服,隔兩天還有文化活動,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正在進行器樂表演的是該鎮楊莊村貧困戶張可全,妻子屬于精神一級殘疾,兒子智力殘疾,身邊均離不開人。自從鎮里號召貧困人員入住敬老院,張可全帶著妻兒二話不說就來了。“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一家三口過上了好日子,妻子、兒子有敬老院的護理人員幫忙照顧,我省心不少。拉弦子是我利用空余時間學習的,現在能拉好幾首曲子了,敬老院的老人們是我忠實的觀眾。”
敬老院負責人高申清說,為了提高老人們入住的舒適度,安排3人一間,每個房間配有衛生間、床頭呼叫器、漏電檢測、消防噴淋、沖涼房等設施,一系列貼心安排給老人們帶去了滿滿的幸福感。
高集鎮敬老院是公辦養老機構,而作為此次“四集中”兜底保障指定的民辦養老機構是什么樣呢?
高集鎮堰陂村的中頂平安苑老年公寓是我市重度殘疾人、重度智力障礙集中托養民辦養老機構之一,承擔著高集、孟樓、林扒、陶營等7個鄉鎮的重度殘疾人、智力障礙集中托養的任務。
記者在該老年公寓看到,白墻灰瓦的仿古建筑顯得古樸、典雅,院中綠樹掩映,輕柔的音樂在院中回蕩。房間內干凈整潔,電視、電話一應俱全。
“我腿部有殘疾干不了活,還拖累媳婦照顧我。”黃龍村貧困戶唐德更說,“鎮村干部動員我來這里,最初我不愿來。得知可以試住,我就過來住幾天,在這里有吃有喝,護理人員還非常細心,每天還給我泡泡腳,住這里比家里舒適。”
正在看望唐德更的妻子張桂英說:“護理人員照顧得這么好,送到這里我們放心。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現在可以安心地干活了,村里又給我安排了公益崗,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與唐德更同樣有腿部殘疾的李金才原來一個人生活,吃飯都是問題。“自從來這里以后,一日三餐不用發愁,現在最大的愛好是拉二胡,老人們都樂意聽。”李金才激動地說,“我們這些人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來自高集鎮寨上村的李仁毛則是找到鎮村干部主動要求入住的,重度殘疾并獨居的他入住后生活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據了解,該老年公寓入住人數由4月初的20余人增加到現在的80余人,現在二期已經建好,近期將投入使用。
從不愿意來到貧困戶自己要求入住,這一現象折射的是鎮村干部的辛苦付出和入住環境的提升。
為了做好“四集中”工作,該鎮成立由鎮副書記牽頭的“四集中”工作專班,鎮村干部走村入戶宣傳“四集中”政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積極動員兜底對象及親屬對兜底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讓其自愿入住。對于有顧慮的群眾,該鎮實行試住的辦法。通過試住,許多群眾由不愿意來到不愿意走,經過口碑相傳,許多貧困群眾主動要求入住,在全鎮營造了濃厚的“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的氛圍。
如何留得住群眾?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該鎮敬老院由鎮里自籌資金50萬元,對危房進行改造,設施換新;中頂平安苑老年公寓投入100萬元對二期進行改造,可提供150個床位;明池、李崗、堰陂等村級幸福大院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改造提升。
“至目前,我鎮‘四集中’已入住110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使全鎮特殊貧困群體應保盡保,達到‘托養一個人,解放脫貧一家人’的目標,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夯實基礎。”該鎮黨委副書記趙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