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逸而深沉的故鄉情思——翟文杰《我把故鄉弄丟了》賞析

2020-04-26 10:48:04 作者:張宗成 來源:
分享到:

鄉情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感情,留住鄉情是每一個離開故土的游子深埋在心底的真摯的情思。讀翟文杰的詩歌《我把故鄉弄丟了》,不由得從心頭蕩漾起那份濃濃的鄉情。

無論你如何珍惜這份情感,但實際上,這份情感卻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社會的進步,總是在一點點地淡化,虛化甚至消散。因此在我們鄭重地回憶起故鄉時,哪怕是重回故鄉的村頭,走進故鄉的人家,總會感到故鄉的印象是那樣的虛無縹緲,那樣的零零碎碎。以至于你會真切地感到:“我”的確是把故鄉弄丟了。

說起對故鄉的印象,人們往往只是三言兩語說出個一鱗半爪,但把事說清楚,把情感抒發得充分、自然,尤其是用一首詩來表達,還真的不那么容易。因為故鄉的概念太抽象了。但這對詩人翟文杰來說,似乎又不算什么難事。在《我把故鄉弄丟了》一詩中,翟文杰用一根珍愛而又失落的情感紅線,串起一串關于故鄉的碎片,不僅勾起了人們對自己故鄉的懷念,還引起人們的一連串思索:故鄉是怎么弄丟的?到底是誰弄丟的?該怎樣留住鄉情?

“村莊丟失了長滿莊稼的田野/最后/村莊又被城市弄丟了/連同屋脊上的小獸和炊煙/河水弄丟了身邊纖弱的蘆葦/小河床丟失了涓涓細流/連同泥鰍/黃鱔和幾聲蛙鳴……/只留下野花和青草跟我小聲說話”

故鄉是一個籠統而抽象的概念,它是由許許多多具體的事物及它給人留下的印象拼湊起來的。翟文杰的筆觸就從碎片化的具體印象入手,喚醒人們對故鄉的記憶。這些印象包括村莊房屋、田野莊稼、小河、道路橋梁、樹木甚至小學校的讀書聲,更不用說還有故鄉的人,包括親人與鄰人。這些故鄉的事物和它的影像現在是什么樣了呢?

翟文杰用六個段落,將自己飄逸的情思化為過去和今天截然不同的幾組印象,一為喚起讀者對自己家鄉的回憶,二為巨大的變化和反差抒發感慨。

農村當然要有田地,田地當然要種莊稼。過去的農村大多是屋架房,有些房子上是有小獸和煙囪的。晨霧中或者夕陽下的裊裊青煙,也是當時農村的一景??墒?,城市化的趨勢,尤其是城市的近郊,莊稼沒有了,后來田地房屋也沒有了,當然炊煙和小獸也沒有了。敘述這些消失了的物象時,詩人的情感是失落的。

河流是故鄉的母親,人們稱故鄉的小河為母親河。在詩人的筆下,故鄉的小河意象是鮮明的。而今河邊的蘆葦消失了,河道里的泉眼斷流了,沒有了河水,當然就沒有了靠水而生的小動物,當年逮泥鰍掏黃鱔聽蛙鳴成了童年純粹的美好記憶。

記憶中的童年曾經和小伙伴們在小橋上奔跑,邊跑邊笑,笑聲是那樣的清脆動聽。橋是村頭的小石橋,橋上有欄桿,欄桿上有流云般的花紋,那記憶多么美好!而今,這一切的美好再也見不到了!

記憶中的鄉村有各種各樣的樹木,千姿百態,萬般情趣。彎曲的槐樹上爬著葛藤,滿樹的柿子像紅燈籠,如詩如畫。怎么叫人不思念?可是,不知從何時起,代之以千篇一律的楊樹,其他的雜樹大多消失了。

鄉村通了火車,夜行火車的笛聲打破了農村的寂靜,驚醒了農村孩子的夢??杀氖?,雖然故鄉的學校還在,但如今的小學校已經聽不到讀書聲。遠去的童年記憶越來越縹緲,漸漸地消失干凈。

故鄉的親人漸漸老去,有的死了就埋在黃土垅下。他們的聲音不可能再聽到,陪伴回鄉游子的,只有墳前的青草和野花??捎H可愛的故鄉啊,你在哪里?回答這疑問的,是如同電影中收回了長鏡頭,漸漸地推出一個特寫:墳頭邊上的野花與青草。能跟野花與青草交流的是心有靈犀的人。

仔細品味這首詩,你會感到輕靈而又沉重。輕靈的是詩人的思緒,沉重的是字里行間融合的感情。

如果注意的話,會發現詩歌反復出現了這樣一串詞語:丟失了,弄丟了;丟失了,弄丟了;擠走了,收走了。這樣的意思相近的詞語輪番出現,如同《詩經》中的重章疊句,引導著新的影像出現,給人以一詠三嘆之感。六個段落,六組故鄉的組合圖景,有形有聲,生生地兜起人們對自己故鄉的那份回憶。尤其是詩人回憶中的物象和動態,加上一些富有特點的詞語修飾,更如錦上添花。如修飾細流用上“涓涓”,仿佛能夠聽到輕聲慢語的訴說;笑聲用“豆子般”形容,體現了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特點;“撒”用“隨手”修飾,顯得過分隨意而更令人痛心。而那些短暫的美好回憶又被詩句中流彈一樣的“丟失了”“弄丟了”“收走了”所擊破,加重了美好不再的失落感,讓抒情的效果無數倍擴張。

一首詩最能引起人們注意的是詩歌的題目。詩題“我把故鄉弄丟了”和文中的多處表達并不一致:詩句中說,“村莊”是“被城市弄丟了”,“身邊纖弱的蘆葦”是被“河水弄丟了”“涓涓細流”是“小河床”自己“丟失了”,“小石橋連同橋欄上流云般的花紋”和“橋面上奔跑的碎步子和豆子般的笑聲”是被“大卡車弄丟了”,“彎曲的槐樹、苦澀的楝樹、喜慶的柿子樹”是被“整齊的楊樹林子,擠走了”,“故鄉的一些親人”也是“被時間收走了”。故鄉的一切美好的消失,都不是“我”的責任。

的確,美好的故鄉并非因“我”而變,唯獨“我的童年”是“被自己隨手撒在風中”??蔁o論是誰,總不能把自己的童年永久緊緊地捧在手里、抱在懷里吧。這一切變化都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當然有些變化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如人們曾經整齊劃一地種成塊成行的楊樹。

詩言志。作者以“我把故鄉弄丟了”為題,重點不在說是誰的責任,而在于大家都要注意這么一個結果。我們應該做的,能夠做的是珍惜該珍惜的,保護該保護的,放棄該放棄的,只是放棄時不可太隨意,要保留那一份對故鄉的深情。我覺得,詩人是要告訴人們,越是在美好僅成為回憶的時候,越要熱愛我們的故鄉,珍惜那一份難得的給我們留下美好和親切的鄉情。?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