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的奇功良效

2020-03-17 09:12:41 作者:張 超 來源:
分享到:

大麥古代稱為倮麥、飯麥、牟麥,黏性的大麥又叫糯麥,雖然大麥的成分與小麥相似,但其纖維素含量較多而且質地粗,因此大麥作為藥用的較多。中醫認為大麥有“補虛勞,壯血脈,養顏色,實五臟,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膚”(唐代陳士良《食性本草》)和“調中止泄,令人肥健”(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的養生保健作用?!墩{燮類編》中也說:“大麥性平涼,助胃氣,為面勝小麥,而無燥熱。”明代醫家繆希雍還指出:“大麥,功用與小麥相似,而其性更平涼滑膩,故人以之佐粳米同食。而益氣補中,實五臟,厚腸胃之功,不亞于粳米。”因此,對于脾胃不足,身體衰弱,腹瀉便溏,消化不良,飲食不香,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常用大麥片與粳米煮粥食用,對養生十分有利。歷史上大多以之煮粥、煮飯,或磨面食用,正如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言:“大麥做飯食,響而有益,煮粥甚滑,磨面做醬甚美。”但最常用的還是煮粥食用。清代醫家黃元御在《長沙藥解》中指出:“大麥粥利水泄濕,生津滑燥,化谷消脹,下氣寬胸,消中有補者也。”這就是大麥粥的食療食養功效。

如今人們常將大麥制作成大麥片,食之更加香美。黏性的大麥,也就是糯麥,通常還作為釀酒的原料。我國生產大麥主要是用作釀造啤酒和制麥芽糖等工業生產的原料。

大麥與其他諸麥相比較,更有其獨特的養生作用的是以大麥制作的“麥芽”。麥芽是將大麥以水浸透,撈出置筐內,上蓋蒲包,經常灑水,待芽長出3~5毫米時,取出曬干。麥芽是一味中醫最常用的助消化,開胃口,消食積,除脹滿的食用中藥,所以,凡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包括胃、腸、肝、膽、胰的病變,經常用到它。尤其是對于肝病,更是一味護肝、保肝、疏肝的良藥。

中醫治肝病,常用到大麥芽,往往是應手起效,其效果讓人嘆為觀止。中醫理論認為,肝屬木,主疏泄,喜條達,肝氣疏暢條達,則肝不為病。如果肝氣郁結,或怒則傷肝,肝氣不舒,一方面會影響消化系統,中醫稱之為“肝氣不和”,或曰“肝氣犯胃”,或是“肝氣乘脾”,則會出現一系列胃腸疾病,如胃脹胃痛,飲食不香,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噯氣呃逆,腸鳴腹瀉,或是脅肋脹痛等;另外也會影響到女子,因為“女子以肝為先天”,肝氣不舒,則會導致月經不調,痛經,行經乳脹等。大麥芽除了具有上述助消化,消食積的作用外,更具有疏肝功效。正如近代名醫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指出:“大麥芽雖為脾胃之藥,而實善舒肝氣。夫肝主疏泄,為腎行氣,為其力能舒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腎氣。”根據大麥芽疏肝原理,單用麥芽磨粉制成糖漿,內服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痛、厭食、疲倦,以及肝臟腫大、轉氨酶下降等癥狀,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對消除厭食效果更顯著。由此可見,大麥芽對于肝病患者,也是一味養生良藥。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