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日前,文渠鄉又有100多名農民跳出“農門”,從事非農產業。截至目前,該鄉已有3000多名農民投身二三產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大顯身手,農民致富道路越走越寬。
文渠是個人口大鄉,人多地少。如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去年,該鄉從創立本地品牌、廣泛招商引資、加大集鎮建設力度等方面入手,廣開致富門路,為農民增收牽線搭橋。
他們針對該鄉小磨油加工遠近聞名的傳統優勢,組建小磨油集團公司,把全鄉1000余戶小磨油加工者組織起來,形成規模效益,在北京、鄭州和湖北的十堰、武漢、襄樊等地設點建廠并生根開花,年創效益5000多萬元。
近年來,該鄉把加大集鎮建設力度,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促使農村剩余勞力“轉業”作為主攻方向,先后投資500多萬元,建起了廟溝廢舊品收購市場,李洼辣椒市場和文渠、蔡營綜合市場,并實現了水、電、路、電話、有線電視“五通”,促使農村剩余勞力紛紛進駐市場,從事二、三產業。至目前,該鄉鄉鎮企業達365家,個體工商戶500多戶,年產銷值達1億元。
同時,該鄉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去年以來,先后引進項目5個,引進資金1000多萬元,安排剩余勞力2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