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在南陽通往鄧州的國道上,臨近湍河東,有一塊大型宣傳牌招人眼目:張樓食品工業園。
張樓鄉的食品工業崛起,是近兩年鄧州市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缛?/SPAN>2006年之始,記者專程到張樓,追溯這個往日的窮鄉,如何一鼓作氣立起一個食品加工業基地。
引資辦廠立工業園區
招商引資上項目,這是鄧州市張樓鄉既定的經濟發展之策。2002年春,鄧州市在廣東打工的青年農民李衛東,積極把張樓鄉辦工業的優惠政策,廣泛介紹到當地的老板中去。之后,通過與家鄉黨委、政府領導的溝通,李衛東親自把劉建智、劉井順、劉蘭成等一批意向辦廠人士請到鄧州張樓,現場了解農業資源、辦廠有利條件。同時,張樓鄉領導三下四川,四入福建,招商引資。
張樓鄉黨委書記丁心強,給南方的老板們有三個許諾:書面上的優惠政策全部兌現;水、電、路硬件我們按期投建;廠房我建你租保當年投產。這正是企業家們所期待的“環境”,也正是張樓鄉的成功實踐。
2003年5月,張樓在七里店的民營工業園區正式投建。先期投資170多萬元,開挖
福建的萬旺食品廠劉老板按期來辦廠,讓他十分滿意的是,張樓鄉組織本地經濟能人姚光興,已經投資數十萬元,建好占地15畝的廠房,很方便地租給“萬旺”,可以立即安裝設備。2003年5月,張樓第一家引進的食品廠正式投產。緊接著金萬利廠于2004年1月建廠投產。星倫廠于2004年3月建廠投產?!皝砹司湍苌显O備,很快可以開通生產線,餅干很快能包裝進入市場?!边@是南方老板對張樓鄉招商引資工作的共同評價。2006年元旦前夕,在園區建廠已兩年的“萬旺”等企業,又推出法式煎餅、蔬菜餅干、夾心餅干等60余種產品,暢銷國內26個省市的城鄉市場。
盤活資產“三抓”平臺寬
張樓鄉在食品工業發展中,積極運用鄧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抓”之策,以工業園區的建設,為本地的、外來的經濟能人、企業家、優勢農戶,打造發揮能量的寬闊平臺。能人發揮能量,一批死滯資產盤活。在張樓鄉,前些年市直單位等辦企業,留下一批半拉子“工程”。鄉黨委、政府組織本鄉經濟能人適應食品工業基地的建設,把12家閑置“工廠”的舊廠房、場地、道路、排水、用電等,按照外來客商的要求進行改造,“建租結合”,給客商搞食品工業。這樣,投資小,辦廠快,有償使用,各得其所。2004年,全鄉就有8個過去的半拉子廠,經改造租賃盤活。兩年來,單是半拉子廠的閑置廠房改造利用,張樓就盤活4000余萬元資產。
更重要的是,本地經濟能人找到了投資創業新方向。當地農民圍繞食品加工,與客商合作投資辦起紙箱廠、膠合板廠、面粉廠、彩印廠。食品工業帶動張樓的民營經濟越做越大,2005年全鄉涌現出經濟能人837名。
以商招商聚集效應凸現
在鄧州,大家都知道張樓鄉崛起食品基地的進程中,有一段以商招商的故事,“福建一個老板引來三個老板辦廠”。2004年,先期在張樓工業園區順利辦食品廠的福建老板許志軍,非常滿意園區的經營環境,在2004年年初介紹劉海榮來張樓辦廠。廠子辦一個成一個,產銷兩旺,于是,許、劉兩位老板又介紹家鄉的劉美勤來辦廠。如今,自福建來的這三個企業相依相伴,產品暢銷全國市場,成為園區的骨干企業。
食品工業成規模,種糧――面粉加工――食品生產――包裝運輸,產業鏈條環環相扣,拉動張樓民營和農業經濟快速發展,七里店在2005年新上面粉廠11家,就地轉移農民工1500余人,農民增加收入。2005年春,引進食品企業有功的青年農民李衛東,受到鄉政府1萬元嘉獎,他在園區租賃廠房辦起斕寶慶食品廠,半年時間便收回前期投資。
企業品牌和生產管理格外受到廠家重視。2004年以來,張樓鄉注重引導企業嚴格按照國家食品衛生要求加強管理。企業先后投資200多萬元優化設備,目前所有企業都通過QS驗收,獲市場準入資格。
興工強鄉,在福建等外地客商示范下,張樓本地一批新辦的食品企業快速催生。目前,全鄉已聚集起60多家“農”字號企業。2004年,張樓鄉工業產值由5300多萬元增長到2億元。2005年,全鄉工業產值達到2.87億元,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