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非公有制經濟的崛起,為鄧州市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拓展了廣闊渠道。
培育就業“龍頭”。鄧州市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著力培育容納勞動力較多的產業。我市篩選出農副產品加工、飲食等8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予以大力扶持。市里出臺優惠政策,對安排勞動力100人以上的私人企業,在稅收、場地等方面給予優惠。他們還推行一站式服務、四大班子領導分包制和職能部門公開承諾制等,為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市里還硬起手腕剎“四亂”,取消、降低收費項目1188個,將不合理收費4.42萬元退還給企業。金星啤酒廠、天衡制藥、恒豐化工等60多家非公有制企業作為全市的龍頭企業,提供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
引導下崗失業人員踴躍進私企務工。在全市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通過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對武化良、侯清煥等20多名再就業先進典型加以宣傳,教育引導700多名下崗工放棄了“找市長要崗位”的念頭,主動步入個體私營經濟行列。我市先后建立了古城路私營經濟園區、糧油批發市場等50多個商貿區,規定下崗失業人員來商貿區投資,除在辦理證照、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外,工會、銀行等單位還提供場地、資金上的扶持。今年年初以來,我市下崗職工先后創辦了旅游、飲食等300多個個體私營實體,數千名下崗人員在這里大顯身手。非公有制經濟的迅猛發展,創造了眾多的就業崗位,據統計,去年以來,我市62家私營實體已安排下崗失業職工3000多人。目前,我市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已達1.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