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這是鄧州市建立服務型紀檢信訪機制出現的一幕場景。
決策程序民主
作為中紀委信訪聯系點的鄧州市是一個擁有153萬人口的農業大市,發展的任務很重,保持穩定的任務也很重。近兩年來,我市探索暢通多種信訪舉報渠道,讓群眾參與決策、掌握投訴方法、監督辦案全程,建立起了一套新型紀檢信訪工作機制。
我市為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信訪問題的發生,先后在全市578個行政村推行了以“4+2工作法”為中心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在市直單位和各鄉鎮辦推行了政務公開工作,規定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均須實施“陽光作業”,讓群眾充分行使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同時,市委、市政府在重大決策出臺前,也要召開民意咨詢會、座談會,力求決策符合絕大多數群眾的意愿。
鄧州市這種把政策直接交給群眾的做法,既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了民主權利,又充分維護了他們的利益。去年,我市在古城廣場拆遷建設意見出臺前,多次召開懇談會,反復向拆遷戶講政策,又對他們進行妥善安置,從而得到廣大拆遷戶的理解和支持。
信訪渠道暢通
中醫理論說:痛則不通,不通則痛。近兩年來,鄧州市千方百計為群眾上訪“說事”打造了一個平臺。他們對市紀委信訪室和舉報中心分別進行了升格,并配備了專職信訪干部;全市28個鄉鎮辦紀委均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并達到了“六有六?!睒藴?;全市578個行政村均設立了紀檢信訪小組,各自然村也配備了信訪信息員,從而構建起了市鄉村三級信訪網絡。
與此同時,我市還不斷改進工作方法,為群眾來信來訪提供暢通便捷的服務。如將信訪室遷至交通便利的鬧市區,面向全市公布市紀委舉報電話和傳真號碼,在重點單位和部門懸掛舉報箱,實行網上舉報等。此外,我市在堅持市委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的基礎上,每月定期開通了懸掛有“鄧州市舉報中心”牌子的專用車輛,巡回基層接訪。
辦案過程透明
雙向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在鄧州的推行,確保了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這兩項機制的核心是,市紀委同上訪群眾簽訂協議,市紀委在辦理質量、辦理期限方面做出承諾,而上訪人則對反映情況的真實性做出承諾,并保證在承諾期限內不再繼續上訪;鄉鎮辦和市直有關部門對于市里交辦的信訪件,必須按照規定期限辦理完畢,對于不能按期辦結的單位,追究主要領導甚至一把手的責任。
他們還嘗試吸收群眾代表參與公開辦理,接受群眾對調查的全程監督;或者由調查組出示相關證據和政策法規,信訪群眾現場質詢答疑,現場進行聽證合議,確保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渠道暢通了,群眾心里亮堂了。去年我市全年越級上訪量同比下降83%,未發生一起赴京省的集體上訪,并榮獲“河南省綜合治理先進縣(市)”稱號;今年元至3月份,全市農村信訪量同比下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