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市委堅定不移地提出“三抓”帶動戰略,把“三抓”工作作為撬動我市經濟發展的支點和激活內生動力的有效手段,從思想上重視,行動上介入,措施上保障,從而形成完整的工作體系,有力地推進了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發展。
我市是個欠發達的內陸農業大市,本身資源匱乏,先天條件不足;工業基礎薄弱,大項目少,群體小,拉動能力差;內生動力不足,經濟始終沒有重大突破。怎么才能打破傳統農業大區“低收入―低儲蓄―低投入―低產出―低效率―低收入”的怪圈,市委、市政府的決策者認為:必須抓住這個低水平循環鏈中的關鍵鏈進行突破,核心是激活一批有一定積累的、有一定發展潛力的人,以人為第一要素,集聚裂變各種生產要素,激活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用關鍵的少數帶動重要的多數。為此,市委、市政府根據中央宏觀政策和鄧州發展的實際現狀做出科學判斷,下大力氣培育和壯大優勢農戶、經濟能人、企業家隊伍,聚集整合農村勞動力、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生產要素,產生規模裂變效應,以此撬開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目前全市上下形成了“三抓”就是破解現階段鄧州發展難題的重大戰略選擇的共識。通過挖掘本地致富能人和企業家,引進外地企業家,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動員復退轉業軍人建功立業,激勵市鄉村基層干部創辦實業。
企業家資源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為稀缺的資源,他們具有極強的整合資源能力和敢創新能力。優勢農戶、經濟能人和企業家,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主體,區域經濟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這三種人才資源的競爭。
三年來的實踐證明:“三抓”已經成為鄧州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2005年,全市優勢農戶、經濟能人、企業家創產值163.7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56.1%,關鍵的少數帶動了重要的多數,縣域經濟發展的再生動力顯著增強。
我市由于這些經濟主體的膨脹,使3.5億元民間資金變成資本,興辦各類經濟實體4700多個,新安排農村富余勞動力2.5萬人。
據統計,目前,全市的優勢農戶達到7452戶,比上年凈增5018戶;經濟能人21256人,凈增5858人;企業家94人,比上年凈增23人,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
在十一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劉朝瑞在工作報告中指出:“三抓帶動”,就是在不同層次上選擇培育出一大批優勢農戶、經濟能人、企業家,用關鍵的少數帶動重要的多數,拉動市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三抓帶動”就是推進農村分工分業,形成裂變效應,加快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構筑新的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鄧州市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三抓帶動”就是整合各種生產要素,培育壯大企業家隊伍,使企業家成為推進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為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現代化中等城市”奠定堅實基礎?!叭印奔仁且豁椫卮髴鹇?,又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方法,實施“三抓帶動”戰略,就抓住了市域經濟發展的根本。各級黨組織必須把“三抓帶動”作為研究、組織、推動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持之以恒地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