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一座座精致的青石小橋下面,鴨鵝鳧游,流水潺潺;一條條寬闊的水泥大道旁邊,青草鋪地,綠意盎然;再往前邊漫步,假山雕塑、學校游園、體育場地、文化茶館,漸次進入了視野……這就是構林鎮的古村。
一個偏遠的農村,何以會建設的如此漂亮氣派,又何以充滿了如此濃郁的文化氛圍?
面對記者的提問,古村黨支部書記尤國安打開了話匣子,“我們村是漢代古山都縣的遺址,東漢劉秀28宿之一的馬武當年就曾分封在這里,村里至今還保留著秦漢古山都城的遺跡。如今,全村村民3892人,卻分屬10多個民族,36個姓氏,由此可見當年這里的經濟繁榮?!?SPAN lang=EN-US>
“這幾年,村里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全體村民卻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這樣一個建議,那就是:發掘保護古山都文化遺址,讓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齊頭并進?!薄坝谑?,我們請來專家學者,從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互為補益的角度出發,對村莊進行了科學規劃,包括合理利用現有的坑塘村林,建設農家樂園,合理利用現有的歷史遺跡,建設旅游勝地,等等;同時,我們還特意規劃了文化茶館、農民體育場、農民讀書社等公益場所?!痹谡劦骄唧w的籌資施工過程,尤國安說:“我們通過發動全體村民自發捐款,發動外出務工人員支援家鄉建設,共籌到資金近百萬元;接下來,聘請施工專業隊,簽訂合同,定崗定責,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奮戰,全村共建成文化茶館2個,農民體育場1個,建成古山都游園1個,同時我們還修水泥道路,建橋涵,整治坑塘;建成了高標準的幼兒園、老年活動中心……”“如今,這些建設不僅吸引了城里人紛紛前來參觀,享受農家樂趣,而且還促進了村風民風的根本好轉?!坝葒残牢康卣f道,“不少農民一到茶余飯后,就紛紛到文化茶館、農民書社里,讀書學習成為一種時尚,大家發展經濟的勁頭也越來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