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村莊整治是我市為加快新農村建設、夯實農民致富基礎,提高農村生活水平,節約農村土地資源而進行的一項利民惠民工程。村莊整治工作開展一年多來,各村組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盡最大努力開展落實政策,運用“4+2工作法”,民主評議自我管理,村莊整治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從整治工作開展的典型村組,如唐棚村后劉營自然村的整治前后狀況對比分析,整治前,公共土地缺乏合理規劃,各戶隨意征占土地建房搭建情況突出,居住環境臟亂差,雨天人車難以進出,經濟作物、集體產業、市場交易因交通問題發展受到阻礙;整治后,梳理、協調好了村組房屋建筑、水、電、牲畜和農作物的空間關系,改善了環境面貌和交通狀況,便利了各經濟實體的經營銷售,提升了農民生活水平,大部分農民對整治工作配合支持。
通過走訪考察不同基礎、不同條件的村組,我們發現村莊整治工作存在如下的困難或不足:
第一,經濟基礎和自然歷史條件不同的村組,村組整治工作的開展難度和效果不同。如我考察的穆莊村魏廟自然村,共135戶近600人,在原先有所規劃的自然村基礎上,整治后打通主次干道、鋪設沙石路面3縱2橫,長
第二,在調研村莊整治過程中對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思考。在何營村調研時,我們發現,何營村劉崗組實施村莊整治戶均成本在1000元以上,給各農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壓力,按照最簡單的整治初級預算,目前還存在2―3萬的資金缺口。根據實地調查,何營村共有580戶、2480人,土地5000畝,人均耕地2.02畝,大于全國農村人均耕地1.3畝的水平,但是運用傳統耕作方式,每戶分散經營傳統糧食作物,除去天氣、病蟲害等因素影響,依據春秋二季農作物的收成,4口之家的年戶均收入僅為3000元左右(春季麥收成每畝600斤乘以0.7元的價格,減去260元的種子化肥農藥等成本,每畝收入160元,乘以四口之家的畝數8,春季收成1280元,秋季以此類推經濟作物<花生、玉米、芝麻、棉花、煙葉、小辣茭等>平均可得2000元左右),因此,整治成本戶均1000元的成本相對較高,困難戶難以承受。
我們可否反思一下粗放型、分散化的生產經營方式,是否能夠適應新時代條件下的農業生產經營?按照集約化、規?;?、現代化、科學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可大大的提高效率,節省成本,農民以土地入股分紅,以勞動換取工資,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農產品的深加工程度,打造綠色生態品牌農副產品,拓展市場銷路,或許將迎來新農村建設的新天地,譜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