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什么是執行難?什么是攻堅戰?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面前,鄧州市人民法院執行工作以實際行動積極踐行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內涵。去年以來,該院黨組帶領全體執行人員,以超常的堅韌、努力和智慧,攻堅克難,積極探索執行新路子,共執結積案1058件,累計執結1927件,執結標的6287萬余元,不僅甩掉了多年的積案包袱,消化了一批令群眾不滿意的“骨頭”案,而且探索建立了執行工作長效機制,使執行工作步入良性循環軌道,先后受到省委政法委、省高院和市委政法委、市中級人民法院4次嘉獎,并被榮記集體二等功、集體三等功各1次,達到了以教育活動促進執行工作、以執行工作檢驗教育活動的預期目的。
認準一個道理:貴在踐行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開展以來,鄧州法院執行局率先進入角色,在活動中體現了三個特點:形式求“新”。結合實際,增強了針對性、趣味性,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同時,通過觀看錄像、組織考試、比較式學習、典型案例剖析、請進來走出去等方法,充分調動同志們自覺主動學習的興趣。內容求“實”。理論聯系實際,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對照執行局的實際工作,確定專題來開展學習,如執行工作服務大局意識濃不濃,執法為民是否落到實處,行動上是否體現了公平正義,等等,增強了學習教育的效果和目的。思想求“深”。通過深入系統學習,使全體同志堅定了一個信念,認準了一個道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貴在行動,重在實踐,辦好每一件案、化解每一起糾紛、確保鄧州每一刻穩定平安,就是最好的理解和實踐。
更新一種理念:和諧執行
在實際工作中,鄧州法院執行局提出了“和諧執行”新理念,即作為兌現法律“白條”和樹立司法權威的執行工作,全體執行人員必須著眼于社會和諧,致力于社會和諧,認真克服“執行老大難”,維護司法權威,提升司法公信力。
文明執行。文明執行的關鍵是隊伍素質。執行局為此提出了“人人要改變觀念,個個要增加內涵”的思路,通過狠抓政治業務學習,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加大執行公開力度等措施促使大家自覺文明執行。鄧州籍臺胞馬殿武于2002年經批準回鄧州市小西關村六組定居,并擁有其祖留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權。2003年11月,馬殿武依法在該宅基地建房時,遭到同組人的無理阻攔,致使工程停工。該案歷經3年,判決下發兩個,裁定下發五個,復議兩次,上訴兩次,上訪無數次,成了名副其實的“骨頭”案。
執行和解。執行和解無疑是新形勢下做好執行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的有力舉措。但是,執行案件絕大部分雙方當事人矛盾較深,執行和解并非易事。為了用足用活執行和解,執行局探索出了“冷處理”法、“趁熱打鐵”法、執行和解案件跟蹤制度等方法,發揮了說了千言萬語、踏遍千山萬水、想出千方百計、歷盡千辛萬苦“四千”精神。今年,針對涉鄉、村債務積案,他們改變執行策略,變被動坐等為主動出擊,變靠一局之力為調動社會合力,在多次執行無效情況下,先通過電視臺公布、張貼公告等形式對被執行人曝光,然后邀請市、鄉領導到現場“指導督促”工作,施加壓力,同時執行人員堅持不懈做思想工作,促使被執行人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執行和解,執行標的達227萬余元,實現了對立雙方“雙贏”。
抓住一個根本:長效機制
建立多元化解決“執行難”問題的長效機制,是從源頭上解決、預防執行難的根本措施。為此,該局緊緊依靠鄧州市委的領導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充分總結清積工作的成功經驗,初步建立了以下工作機制:
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本著高效、規范、依法、文明的原則,科學量化執行工作業績,加大激勵制約含量,狠抓隊伍建設和內部管理。
建立執行聯動機制。協調公安、檢察、城建、國土、金融、房管、工商、稅務、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對拒不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義務的被執行人在進行融資、投資、招投標等重大經濟活動時進行聯合限制,并將其置于社會監督之下,形成強大的執行合力。
設立救助基金,實行司法救助。去年以來,在市四大班子領導支持下,通過主動爭取,依靠政策撥款設立特困救助基金,在執行環節共為朱進黨、李中堂等10多名特困群眾發放救助資金6.5萬余元,解決了群眾的生活困難,穩定了當事人情緒,體現了司法溫暖,減少了社會不和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