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在一眼望不到邊的玉米地里,兩臺多功能玉米收割機正忙碌地工作著,收割機一邊收獲著玉米,一邊把粉碎的秸桿深埋到了地下,一會兒功夫,金燦燦的玉米粒便堆得小山一樣高……
站在翠綠遍野的地頭,看到牛羊歡叫,看到以往需80多名勞力苦干30余天的農活被自己的大型農機在一天時間內輕松搞定,農機大戶石占科在自己占地500多畝的農業莊園里開心地笑了。
眼下,在我市,像石占科一樣由農機大戶而成為富甲一方的莊園主有2000多戶,他們管理著全市90多萬畝地,他們在有力地提升當地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同時,也實現了土地規?;?、集約化經營。
我市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市,耕地面積240萬畝。近年來,隨著勞務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大量向二、三產業轉移,全市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45萬人以上,這些人員外出務工后,家中耕地大多由父母親戚耕種甚至撂荒,土地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開發。而另一方面,一些農機大戶由于機械化裝備水平較高而“吃不飽”。一方土地荒蕪,一方無“地”下鍋,2006年以來,我市因勢利導,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堅持科學化、生態型、持續型的發展戰略,圍繞種、養、加三大產業,通過土地的合理流轉而使一批農機大戶成為莊園主,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農機大戶以大型農業機械設備為依托,以進入二三產業(即外出務工經商)和無勞動力經營土地的農戶的土地及集體土地為基礎,通過政府扶持、社會組織、市場引導、合同管理等機制,使土地在不改變經營者所有權的情況下,合理流轉于農機大戶。農機大戶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則,給土地經營所有權者支付租金,或農機大戶代為土地經營所有者耕作土地,土地經營所有權者支付勞務費用,實現雙方互利雙贏。
農機大戶成為莊園主,把全市分散的農業機械與分散的農戶聯系起來,實現農機資源有效配置,使農業機械發揮最大效益,使務工人員擺脫了土地的來縛,解除了務工人員農忙季節的往返之憂,鞏固了勞務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勞務收入。同時,農機大戶成為莊園主,便于規?;?、集約化、機械化經營,便于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減少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從而改善土壤結構,培育土壤肥力,形成優勢農業,提高種植業的商品率,實現農業增收的目的。今年以來,與去年同期相比,農民土地畝均增效126元。
在農機大戶張娜的1260畝農業莊園里,擁有東方紅收割機、北京弗雷森拖拉機等大型農機具80多臺,實現了耕、種、打藥、收割、運輸、全程機械化,今年夏季收獲糧食541.8噸,創效益80多萬元,不但她自己被評為省種糧女狀元,而且帶動了周圍500多農戶快速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