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甘藍這個不起眼的大路菜,因為在市湍河辦事處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水土”,加上自身口感好、耐儲運、無公害的優點,在湍河辦事處被群眾廣泛種植,不但被暢銷到我國東北、西北,同時出口到了韓國和俄羅斯。
為增加群眾收入,湍河辦事處根據當地土質優良、水利交通便利優勢,2002年引進甘藍種植技術。他們先從槐樹村組干部中解放思想,讓村組干部作為“頭羊”試種甘藍350畝,當年即獲得每畝3000多元的喜人收入。同時,該辦事處采取多種措施促進甘藍種植業發展。積極幫助篩選引進比久、板甘、綠繡等優良品種;20多次邀請專家、技術人員到田間指導,并積極幫助協調小額貸款100多萬元;積極配套田間水利設施,打機井43眼,硬化水泥路
目前正是甘藍的采摘、上市季節,面對遍地綠油油、青翠喜人的甘藍,該居委會支部書記李新文滿懷感激地告訴記者:“感謝辦事處的幫扶,使我們居委會群眾把小甘藍做成了一個大產業?,F在他們正在積極幫助我們申請無公害蔬菜商標,以后我們種植的甘藍將會銷售到世界各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