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廣電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2008-12-15 12:09:59 作者:運德 來源:
分享到:

鄧州網訊  三十年波瀾壯闊,三十年社會巨變。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在帶來新時期的思想解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科技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公共文化的春天,廣電文化事業呈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繁榮。

改革開放以前,衣食溫飽一直困擾著人們,當時群眾精神生活極為貧乏。一臺黑白電視機就成為富裕的象征,人們了解信息大多依靠有線廣播,聽一場戲看一場電影比過年還要熱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在春意融融、萬物復蘇的大好環境中,我市廣電人開始奮進,追趕曙光。作為全省第一個縣級電視臺――鄧州電視臺被批準建立,從此鄧州人有了自己的電視臺。為了更好地與時俱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市廣電局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創造性開展工作。從縣級臺置身于基層這一特點入手,力爭使節目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不斷開辦群眾喜聞樂見的欄目,拓展電視受眾層面,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近年來,市廣電局把廣播電視既作為黨和政府喉舌,又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居安思危自我加壓。通過解放思想觀念,革新傳播手段,創新工作辦法,促進宣傳質量穩稱提高,事業發展全面提速,科學管理扎實推進,以改革創新推動了廣電事業的大發展。至目前廣播電臺自辦欄目6個,每天播出10小時;電視臺自辦欄目6個,無線發射播出中央一、七套、河南省衛視及鄧州共5個頻道;有線電視形成以城區為中心,聯通中央、省、南陽市廣播電視干線傳輸網絡,輻射各鄉鎮的廣播電視傳輸網絡,做到了廣播電視、有線與無線、數字與模擬、城區與農村的統籌協調局長,使全市人民足不出戶就能全面了解國家政策,獲取掌握致富信息,享受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改革開放的春風給我市人民帶來廣播電視視聽覺和美感的同時,也讓他們深深感受到文化事業帶來的精神享受。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市文化局以農村文化站為基礎,不斷壯大文化隊伍,加大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促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近年來,我市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擴建改建文渠、穰東、白牛、張樓等6個文化服務中心,并籌資1800萬元搞好村莊整治的文化廣場。文化大院建設,建成文化廣場143個,文化大院128個,新農村書屋67個,文化茶館900多個,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礎,公共文化的陽光溫暖著千千萬萬的農民的心靈。

基層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使更多群眾享受到文化發展的成果。三十年來,我市積極組織舉辦各類大型文化晚會350余場次,參與人數2萬余人,觀看群眾多達上百萬,同時還積極開展“送科教之下鄉,廣場消夏電影,千場電影送農民“等主題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還為農民朋友送去了科技信息,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三十年的巨變中,我市文化創作同樣取得 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市文化部門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針。先后創作出了一批反映時代精神,把握時代脈膊,弘揚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文化形象的經典工作,《風流小鎮》、《紅果紅了》、《李家溝的新鮮事》、《范仲淹》等一大批文藝作品受到各級領導和專家一致好評。

三十年風云激蕩,三十年時代變遷,如今我市廣電文化發展已站在又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機遇、大挑戰。通過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廣電文化事業一定會實現大突破、大發展,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提供更強大的思想文化保證。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