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今年33歲的薛飛是鄧州市彭橋鎮林山村的大學生村官,一個從農村進了城市已經創業成功人,卻又選擇返回鄉村,不是作秀而是作貢獻,他常說,在踐行新農村建設中更能夠體現出知識和智慧的價值。
記者見到薛飛的時候,他正在村婦聯主任靳清娜家,幫助她分析市場研究如何把紙卷鉛筆的規模辦得更大。這是去年11月份薛飛剛到村里來引進的第一個項目,現在7000多元的投資規模,6個農村婦女每天可以廢舊報紙輕松加工出8000多支鉛筆。
彭橋鎮林山村婦聯主任靳清娜說:“薛飛幫我上的這個小項目,很受村里姐妹們的喜歡,一天能掙個二、三十元,這活又都能干,我們村里的婦女加上返鄉回來的姑娘們有500多人,等技術、條件成熟之后,可以再多上幾臺設備,讓大家都來干。”
宏佳石料廠是薛飛為村里引進的最大的一個項目,為了把1500萬元的投資引進村,他專心跑了一個多星期時間辦理所有的審批手續,最終拴住了溫州客商的人和心。石料廠快速上馬投產了,薛飛望著北面不遠處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陶岔,他又為渠首水源地保護范圍的林山村勾畫出了發展生態產業的藍圖。
在采訪時薛飛說: “我有個規劃,就是已經得到村委會的同意,三到五年內,把這個石料廠建成一個380畝的生態林,依托南水北調附屬這個刁南干渠工程,讓老百姓通過生態林的建設來致富,把這塊建成南水北調的水源涵養林,保護南水北調的水源環境。”
其實,薛飛的聰慧睿智早做村官之前就已經展示了,擁有安徽財貿學院大專文憑的他,2005年10月在機構改革考試中從300多人中脫穎而出,被鄧州市交通局征稽所錄用,同時他還經營著聯網報警公司、火鍋城等幾大實業,開著自費的轎車,每年的收入超過了100萬元。
林山村地質好,適宜種植煙葉,植煙又是一個增收快而好的項目。 薛飛承包100畝地種煙,他要親自為村民們示范高產、優質、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等到他的煙田深耕完畢,村里就新增了260畝煙田。村干部陳華瑞養牛很有經驗,薛飛在啟發她的同時,積極幫她聯系黃牛原種和銷路,促成她家建起了千頭規模的黃牛養殖場。
彭橋鎮林山村干部陳華瑞說: “薛飛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他說要得改變農村經濟面貌,村干部要帶頭干,干出成績來讓群眾看,才能帶動一片群眾都搞好經濟。”
到任不到半年,薛飛成了林山村這個大舞臺的主角,家長里短的事情,大伙都找他來評。他看準的事一干就成,贏得了群眾較好的口碑。
彭橋鎮林山村村民彭成斌說: “農民都很喜歡像薛飛這樣的村干部,他能跟群眾打成一片,整天混在一起辦實事,讓農民感到不見外,對他像自己一家人。”
有志者事竟成,胖得有些可愛的薛飛,一直認為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是新希望,他表示要把看準的事,寧肯自己瘦兩圈,也要抓緊時間一個一個的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