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時下,“4+2”、“上程序”在我市廣大農村成了人們常用的詞匯,靈活運用“4+2”工作法已成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實行村民自治、推動各項事業科學發展的“法寶”。
昨天上午,陶營鄉徐樓村村部會議室座無虛席,全村的村民代表在和諧的氛圍中,商議并表決通過了新年度享受低保優撫對象的人選。
據了解,2005年以來,徐樓村黨支部靈活運用“4+2”工作法解決村里事物、研究決策全村發展事項190多件,件件辦的實、辦的好,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陶營鄉徐樓村黨支部書記倪雙印說:“雖說有些事項已經通過,但是我們還要再次走訪群眾,對少數有異議的人做好解釋工作,爭取更多支持”。如今的徐村,干群關系融洽,心齊風正事業興,村里到處洋溢著和諧的風氣。
羅莊鎮馮坡村曾是全市聞名的混亂村,幾十年的派性爭斗是村支兩委長期處于癱瘓狀態。新任支書馮桂元走馬上任后,堅持運用“4+2”工作法,落實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理順了干群關系,消除了派系爭斗,目前,該村所有自然村全部修通了水泥路,同時引進了工業項目,建起了嶄新的教學樓,組建了老年秧歌隊、中心游園和現代化的蔬菜研究所也在加緊籌建。馮坡村正逐漸成為我市新農村建設的領跑者。
趙集鎮穆王村運用“4+2”工作法,動員和組織群眾開展村莊整治,修筑“村村通”公路,發展“一村一品”,組織勞務輸出等,群眾年人均收入超萬元,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影響力得到了極大增強,該村黨支部連續6年被評為“紅旗支部”。
在全面推行“4+2”工作法的過程中,有效地拓展了廣大黨員群眾參政議事的渠道,充分保障了群眾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真正落到實處,激發了群眾參政議政的熱情,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全市兩年內修筑公路2300公里,共需資金3.91億元,群眾就自籌了1.6億,有1632個自然村完成了以改善村容村貌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整治,分別實施了道路、供排水、電力、通訊、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百姓自愿捐資投勞3個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滿足了富裕后農民改善居住環境的強烈愿望,開創出了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