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青碧的枝頭,一串串指頭粗細的鮮紅耀眼的辣椒,讓正在田間勞作的農民們臉上不由自主的蕩起笑容;
設在村部的收購站內,剛剛從田間采摘回來的辣椒,便可以以每公斤1.4元左右的價格出售,農民們出手的是辣椒,換回來的,是一疊疊嶄新的鈔票;
炎炎烈日下,在河南省鄧州市湍河辦事處白莊村的椒田里,村民們盡管大汗淋漓,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今年,該村辣椒種植面積達到300畝,預計每畝產量在3000公斤以上,按照保護價,效益可達5000元。因為辣椒種植,白莊村農民們的錢袋子鼓了又鼓。
曾經被譽為“江北辣椒第一市”的鄧州,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植椒的高峰時期,全市辣椒種植面積一度達到20萬畝左右。然而,近年來,由于外出務工農民增多、缺乏技術支撐和市場需求縮減等多種因素,在鄧州,辣椒產業逐漸萎縮,直至跌入低谷。
去年以來,鄧州市委、政府把辣椒產業納入“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工程當中來抓:我市主要領導親自邀請香港辣椒加工客商來鄧考察,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簽定購銷協議;在腰店、桑莊、湍河等鄉鎮設立200畝的辣椒示范大方10處;成立辣椒種植服務小組,免費為椒農提供地膜、肥料、農藥;將育苗、移栽、病蟲害防治各個環節的知識要點匯集成冊,免費發放給農民。
同時,我市還組織農村能人前往湖北、四川、湖南等地考察辣椒市場,學習辣椒種植加工技術;并從北京、湖南等地引進顏色鮮亮、辣味香濃、口感佳美,適宜鄧州種植的海椒23號、辣豐7號等多個優質品種。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今年,鄧州市的辣椒種植面積達到3萬余畝。辣椒產業重新走上了復蘇興旺之路。
白莊村農民劉志華今年種植辣椒2.5畝,由于管理到位,椒果長勢良好,預計畝均效益可達5000元。在白莊村,象劉傳華這樣的植椒農民,已達120余戶。該村黨支部書記蘇振科正打算利用靠近城區的便利,在村里建設一個辣椒市場,主要收購周遍村鎮的辣椒。
鄧州辣椒產業的復蘇興旺,帶動了當地椒醬加工產業的興起和發展。白牛鄉白牛村村民李申紅,每年加工椒醬近千噸,獲利在10萬元以上;目前,在鄧州,象李申紅這樣的椒醬加工戶達到70多個,產品主要銷往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甚至成為“老干媽”等國內知名品牌的生產原料。
鄧州辣椒產業的復蘇興旺,也帶動了當地椒醬的深度加工產業。在穰東鎮街,有一家專門從事椒醬咸菜深度加工的企業,年消化辣椒近萬噸,凈利潤在500萬元以上。同時,在鄧州市桑莊鎮,一家叫做保春源的辣椒腌制廠家,該廠將辣椒腌制后直接銷往香港李錦記集團公司,由李錦記集團公司加工制作椒醬后,再出口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