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我市從加強培訓著手,著力打造出叫得響的勞務品牌,使農村青年就業的渠通和收入“雙增”。
前不久,北京同仁醫院、解放軍306醫院分別向鄧州發來信函,專門委托我市的衛生學校為擬招的編外護士和咨詢醫生進行培訓。“鄧州護工”之所以受到京城各用人單位的青睞,均源自于其勞務品牌“含金量”高,在今年初的“河南農民工風采展”贏得了廣泛的贊許。
我市衛生學校校長丁亞軍告訴記者:“在那次‘河南農民工風采展’上,我們學校培訓的‘鄧州護工’被作為河南省知名勞務品牌受到重點推介,有600多名畢業生在展會上成了京津地區的搶手人才。”
市衛生學校學生邢淑涵說:“我們的實習期很快就結束了,已經與北京一個外事機構簽訂了出國就業意向,主要是到歐洲國家的一些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部門從事護理工作。”
過去,由于技術缺乏,流動盲目,我市有30萬左右在外務工的青年人,大多在建筑工地從事較為繁重的體力勞動,不僅工作量很大,而且收入普遍不高。為改變這種狀況,近年來,我市因勢利導,變人口優勢為經濟優勢,累計投入6千多萬元,整合當地教育、勞動、農業等部門現有培訓資源,完善市、鄉、村三級培訓網絡,依托“陽光工程”、“溫暖工程”等推進就業的培訓項目,重點扶持把護理、保安、駕駛、幼教和校油泵等 10余項專業技能打造成了人員素質強、技術含量高、群體優勢大、市場需求大、發民前景好的勞務品牌。與此同時,我市還通過北京、深圳、杭州、東莞等20多個大中城市的36個勞務工作聯絡站,用積極有效的服務,為勞務品牌對外輸出打造了快速便捷、服務全面的“綠色通道”。
如今,我市有7萬多名校油泵工的足跡分布在全國各地乃至緬甸、馬來西來、新加坡等國家,26500多名“鄧州護工”工作在國內20多個省市及7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全國各地的3萬多名“鄧州保安”,其中約有8000多人在北京;在廣東珠海,兩萬多名出租車司機中,“鄧州的哥”占到80%左右。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李明洲說:“目前,鄧州的護工、保安、司機、校油泵等專業己經在全省乃至全國,形成了很有影響力的勞務品牌,去年鄧州在外務工人員的勞務總收入到了4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