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全省首家面向普通家庭的專業電力服務組織――鄧州市電業局“家政電工”服務中心自2010年7月開始運作以來,以“零利潤、專業化的服務”涉足電力服務的盲點。
長期以來,線路老化、燈頭損壞、空開故障,燈具結構越來越復雜等用電難題,一直困擾著普通居民家庭,“家政電工”的出現能否有效破解?
市場化背景下,“家政電工”的產業化探索之路能否一直走下去?如何平衡“零利潤”與高需求之間的矛盾?還有待考察。
每月5元,擁有一個家政電工
服務中心的“雙贏”設想
“以前家里用電出了問題,總是打電話找電工小李,老麻煩人家,時間長了也不好意思?,F在有了‘家政電工’,方便多了。”去年12月18日,家住鄧州市醫院家屬院的李如陽老人告訴記者,以前家里用電有問題,就打電話讓兒子回家修,可兒子也忙,有時遇上兒子出差,好幾天沒法用電?,F在好了,鄧州市電業局新推出的家政電工服務中心解決了這個問題,用電有什么問題,打一個電話,家政電工專業人員就上門來修,就像家里請了一個‘電保姆’,再也不為用電擔心了。”
令李如陽老人感到舒心的“家政電工”來自鄧州市電業局于2010年7月7日成立的家政電工服務中心,這是我省首家由供電公司組建的面向普通家庭的電力專業服務組織。
鄧州市電業局“家政電工”服務中心技術專員吳旭告訴記者,按照供電企業與用電客戶以客戶計費電能表為分界點的產權劃分,表后至客戶室內用電設備的故障排查,一直是電力服務的盲點。對于客戶產權范圍內電力設施出現的問題,絕大部分客戶缺乏維修能力,特別是現在家用電器越來越多,居民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用電維修困擾著廣大居民;單位沒有專業電工,用電設備無人保養,配備專業電工又需要承擔不小的人力成本,這讓一些專用電大客戶很頭痛;“馬路電工”是否能讓人放心,維修費用是否漫天要價,售后服務幾乎沒有……
在此背景下,鄧州市電業局局長侯保永提出了“家政電工”的服務概念,經過緊鑼密鼓地運作,組織專業電工組成了全省首家“家政電工”服務中心,以“零利潤、專業化的服務”為全市普通家庭檢測、維修用電盲點。
侯保永說,家政電工服務中心采取會員制服務模式,普通居民家庭每月每戶會費5元,全年60元;商業、企業單位用戶則根據面積、工作內容等簽訂協議,約定費用;此外,對于臨時服務對象,根據服務內容不同而收費。對于會員用戶,無論一年發生多少起用電故障,家政電工都會提供免費上門服務。該中心還承諾,孤寡老人和特困戶享受免費服務。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群眾對“家政電工”普遍持歡迎態度,解決了不少用電中的“燃眉之急”。
服務中心的“雙贏”設想
事實上,“家政電工”的誕生被賦予的功能不僅僅是延伸服務,還含有“雙贏”的期待。
“也可以這么說,‘家政電工’服務中心是被逼出來的。”全部由電業局“三產人員”組成的鄧州市電力開發公司經理趙顯普告訴記者,在服務中心成立之前,鄧州市電業局一直存在著“三產人員”過剩、混崗造成的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更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局面,“家政電工服務中心”吸納的全部是“三產人員”,此舉不僅化解了存在的種種難題,而且成為合理安置三產人員的典型做法。
“家政電工”服務中心的成立,結束了電業局“三產人員”多年來不穩定的生活,使三產人員有了歸屬感,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該服務中心員工王書佩說:“我們現在和其他員工工資、福利一個樣,獎金差別不大,同樣享有學習和晉升的機會,服務中心組建時間不長就發展這么好,我對服務中心前景很是看好。”
相對于解決“三產人員”的安置難題,服務中心的另外一大設想是,賦予公用事業服務項目的社會公益性質。
“我們更看重的是用電客戶對電力服務的滿意度,營造電力服務的和諧氛圍。”鄧州市電業局局長侯保永說,面對全市所有用戶的巨大需求,“家政電工”的運營費用全部讓供電企業免費承擔,現在還有些不太現實。因此,按照設想,家政電工服務中心的服務對象為居民家庭客戶、商業及事業單位客戶和工廠企業客戶。服務范圍是:供用電的產權分界點后至客戶室內的線路、開關、插座、燈頭等用電設備的故障排查;客戶委托“家政電工”購買、更換、安裝、調試電氣設備及代運行維護電氣設備;電路設計及客戶提出的延伸服務需求項目。
“家政電工”填補了電力服務中的短板,以保姆式的便捷貼心服務,解決了不屬于電力部門服務職責范圍內的用電問題,獲得了群眾的普遍贊譽。”按照南陽供電公司經理張立慶的說法,家政電工邁出這“一小步”,往用戶心里走近“一大步”。以前,用戶用電有問題都不知道或者說不好意思找我們,現在通過這樣的服務,電力公司與群眾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了。
專業化能否贏得市場
2010年11月9日,鄧州市湍河街道辦事處姚巷社區居民李書華繳納費用成了“家政電工”服務中心的會員。他告訴記者,在現實生活中,家庭中出現了用電問題,一般的解決方法是,要么找“馬路電工”,要么請熟人幫忙維修。找“馬路電工”,收費沒有標準不說,且服務不規范,在治安防范方面還存在風險;而請熟人幫忙,端茶倒水遞煙不說,還欠下一個人情。“而一個月5元錢找家政電工,服務有保證,不花冤枉錢,心里踏實多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鄧州市城區家政電工服務中心現有員工103人,分有業務接待部門、一般居民客戶搶修隊和企業大用電客戶設備維護搶修隊等機構,合理的機構配置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家政電工服務中心成立半年多來,業務量逐漸增多,由最初的每天三五個電話,一兩次業務,到現在每天都要有40來個電話,20次左右的外出服務。到目前為止,共組織宣傳活動12次,走訪社區8個,走訪用戶1.2萬余戶,為弱勢群體提供免費服務28次,服務低壓客戶2580多起,辦理會員卡610余張,通過服務共為專用電客戶挽回經濟損失約70余萬元。如今已經辦理會員卡600余張,這種專業、正規、標準的電力服務形式,已逐漸被接受、認可。
鄧州市電業局家政電工服務中心經理孫中濤說,“家政電工”在提供專業化服務的道路上努力,對用戶實施服務方式簡捷:電話約時,上門服務;付費方式靈活:年費制或單次收費;維修時間簡短:專業的服務模式,接到電話20分鐘趕到,除特殊情況外,30分鐘內結束維修。家政電工服務中心要求所有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在服務中實施“三不”和“三套”,不抽客戶煙、不喝客戶水、不收客戶好處,入戶帶鞋套、梯子帶套、把施工垃圾裝入套內帶走。
探索產業化之路
“企業不僅只有利潤,還有責任。推出家政電工這一電力延伸服務模式,就是依托市場搭建公用事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新平臺。” 鄧州電業局局長侯保永說,由供電企業推出的“家政電工”服務,不僅具有強大的市場潛力,更重要的是這項公用事業服務項目還帶有濃厚的社會公益性質。
家政電工服務中心成立半年多來,“家政電工”這一雙贏的創舉得到了眾多居民的認可。2010年12月19日,鄧州市古城街道辦事處新西社區居民郭連州說,“家政電工”讓老百姓用電無憂,特別是農村留守家庭老人、孩子、五保戶等特殊家庭,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
鄧州市電業局家政電工服務中心經理孫中濤給記者講述了一件事情。2010年8月,位于鄧州市產業區的六和飼料廠的電機燒壞,由于廠子是新建的,廠內電工不夠專業,技術不過硬,以為是電壓低造成的。服務中心接到求助電話后,立即派“家政電工”趕到廠里,經過專業儀器檢測,查出是因為接線不對造成的,接著又對全廠同樣型號的60多臺電機進行檢查,結果查出都是同樣的問題,這種型號的電機價值兩三萬元,此舉為工廠減少了近百萬元的損失,當時正是生產高峰期,從而避免了廠家的停產。
位于豫西南邊陲的鄧州市,人口將近160萬,其中城區人口就有30多萬,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現有的103人的家政電工服務中心如何能做到“零利潤、專業化的服務”?雖然半年來的運作基本平穩,但是隨著用戶的擴張,如何平衡“零利潤”與高需求之間的矛盾?
侯保永認為,“家政電工”主動延伸服務鏈條,是供電企業在服務觀念轉變上邁出的第一步,今后,“家政電工”將堅持公益的原則,將成本降到最低,除去施工需要的設施及損耗費用和職工工資外,實施“零利潤”經營。
在市場化背景下,“家政電工”就是要找出一條在沒有任何特殊政策支持下,仍能生存的發展道路,要依靠市場自身的力量實現電力服務產業的延伸。
“供電與服務分開是電力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要利用現在的優勢資源,提前培育占據未來市場的競爭力。”在侯保永看來,“家政電工”一頭連著電力用戶,一頭連著電力企業,將成為適應未來能源消費方式的服務供應商。